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绽放高效之花

2015-09-10李晓莉

考试周刊 2015年42期
关键词:关键环节学生主体语文课堂

李晓莉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质作后盾。课前要精心备课,调动知识储备,认真剖析教材。心中装着学生,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进行文本教学时,要体现出流程性。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将语文课推向高潮。教师的点评语言要精当,有感染力、启发性。课堂教学重拓展,以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为保证知识巩固和提高,教师要布置适量作业,及时反馈作业质量。只要依循这些构成要素不断地实践与创新,就能无限接近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主体 关键环节

新课程改革一直风风火火地进行着,教师主导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踊跃。透过这些热闹的表象,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缺失,大多数语文课堂演变成问题式、填鸭式教学。鉴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追本溯源,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关键是语文教师没有抓住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无定法,但教有法。

要建设高效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高效的语文课堂?营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主导力量是什么?怎样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理想的教学追求应是高效率。高效语文课堂应有定位精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在教学实施中得到扎实的推进,使教学实施效果最大限度接近教学目标。同时应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收益,获得深刻情绪体验,进行积极思维活动,高效获取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引领者、管理者。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师生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因此,语文教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导力量。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语文教师要细化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优化课堂准备环节

课前的精心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每次备课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这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明确了教学目标,再动笔备课。对教材进行认真剖析与深刻解读。同时,酝酿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与激情,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要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学习、积累和锤炼,才能厚积而薄发,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备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的备课要预设学生,预设的弹性应指向学生的困惑。因此,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鼓励和培养学生多查资料、多质疑。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出三维性:知识、技能与情感。教师备课时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需求,有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优化导语机制

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导语艺术。导语内容要短小精悍,为教学主体服务。

导入还要考虑学生课前预习的现实,更考虑与后面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如果出现教学环节的脱节,那么再精彩的导入也变得低效或者无效。

出色的导语能营造浓厚的思考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会带着一种高涨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的导入这样处理就很有特色。请学生拿出一张白纸,闭上眼睛,听写一小段话。导入的出发点是营造黑暗的瞬间,让学生在暂时“失明”状态下盲听写,设身处地地感受海伦对光明的向往。当学生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写的歪歪扭扭的文字时,内心震撼很大,他们的感慨大多是珍爱光明、珍惜拥有,同情残疾的海伦,更崇拜坚韧不拔的海伦。这个导入拉近学生和海伦及文本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迫不及待地带着这种情感沉浸文本、解读文本。

因此,在导语上做文章,能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做到“课伊始,趣乃生”。

三、优化文本探究环节

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要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习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体现出工具性特征,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特征[1]。

首先,文本教学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整体意识的指导下,教学环节设置要体现出“研习文本——探讨文本——拓展探究文本”的模式。具体而言,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梳理行文脉络;其次要深入文本内部,明确主旨;再次要点评赏析语言;最后要延伸拓展文本,可以就写作、主旨、语言现象进行拓展,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体现出层进式逻辑顺序,使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呈现。

目前,用提问指导学生探究文本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问题切口要小,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设计问题要讲究艺术性,力求问题从情境中来,问题答案也从情境中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辨析。设计的问题还要环环相扣、顺势而下,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

如《品质》一文的问题设计: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环节设置两个问题:1.文本主人公是谁?2.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设置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熟悉小说情节,理清文脉。

在探讨文本环节设置四个问题:1.格斯拉兄弟制作的靴子的本质是什么?2.橱窗里靴子的本质是什么?3.格斯拉兄弟制作质量顶好的靴子,生意为什么还清淡?4.文中为什么一直强调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设置这四个问题旨在深入文本内部,挖掘教材,明确主旨,赞扬小手工业者诚信敬业的优秀品质。

在“心灵对话环节”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格斯拉兄弟执意做质量好的靴子而不肯降低成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而理解人物的伟大品质。

在延伸拓展环节,要求学生以格斯拉兄弟的身份给现代人写一段话,显然是以写作方式拓展主题,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其次,高效语文课堂还需注意师生角色定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是理解文本的前提。探究文本时,教师引领学生用点评法跟文本及文本作者对话,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师生在对话中尝试探究性学习,会有思想火花的闪现。但教师不要搞“一堂言”,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空间,把精彩留给学生,诱发学生学习潜能,追求“课正行,趣正浓”的效果。此外,教师的讲要能契合当时情境,与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所以教师的讲要适时、识人。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要呈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导入语要能调动学生求知欲,衔接语要使前后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结束语简明到位,既不拔高,又不脱节。教师充满语文味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情感熏陶和感染,如《我与地坛(节选)》中教师用抒情性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母亲的精神世界,感受母亲的坚忍和毫不张扬,同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那么学生的情感态度就能提升高度,同时对自己的母亲多一分理解和关爱。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永远充满魅力,让学生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达到“课已尽,趣犹存”的境界。

再次,课堂教学中的压轴环节便是拓展,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张力。课堂拓展要树立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学生只有解读文本、探讨文本、走进文本,同时跳出文本,才能进行有效的拓展活动。脱离文本的拓展延伸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无论拓展什么内容,总要找准切入点。切入点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文章重点段落、文中关键词语、文本主题、文本语言风格、文本空白处……均可作为拓展的突破口。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没有实写贝尔曼在风雪交加的夜晚颤颤巍巍地爬上梯子画常春藤叶的情节。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拓展,结合老贝尔曼形象,发挥想象,描写老贝尔曼在夜晚画常春藤叶的情景[2]。

四、优化作业布置和教学反馈环节

每堂课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整理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语言仿写、续写练习,整理读书笔记,积累成语诗歌……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而且布置作业必检查,检查作业必反馈。反馈过程中,既有知识点的反馈,又有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这一环节查漏补缺,保证知识巩固和提高。

总之,积极探索和尝试高效课堂教学艺术和奥妙,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教师要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自己,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经典的语文教学特例丰富自己。古希腊普鲁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3]语文教师要明白语文课堂不是灌输,而是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语文课堂绽放高效之花。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必修二).江苏教育出版社.

[3]孙勤香.共享式语文课堂的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猜你喜欢

关键环节学生主体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掐准关键环节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