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研究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王瑞鹏

考试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效果教学法

摘 要: 该文首先论述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方法在《公共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原因,尝试将PBL教学法与研究型教学法相结合,着重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实施步骤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 《公共经济学》 “PBL+研究型”教学法 教学效果

一、《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公共经济学》是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多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延伸,涉及复杂的数理模型推导,对于具有文科背景的本科生来说,无疑是晦涩难懂的,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刘敏,2011;朱新武,201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刘晓玲,2007;王瑞鹏,2013)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公共经济学》课程实践中。上述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忽视了从小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下的中国学生对上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问题。不少学生升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初高中阶段,以应试教育为目标,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条件下,贸然实施案例或PBL教学法,只会使得学生搭便车,根本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公共经济学》课时过少,难以完全照搬案例及PBL教学法的应用模式。如我校公共经济学课时量为32个课时,这些课时只能大概讲完基础理论,根本没有时间分析案例或者让学生汇报小组研究状况。

第三,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虽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但学生“搭便车”现象较多,学生个体成绩难以准确评价,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等。

第四,文科生取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就是毕业论文质量,案例与PBL教学法虽然锻炼了学生思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其写作能力没有太大帮助。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将PBL与研究型两种教学模式有效结合起来,重点分析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与主要应用思路。

二、《公共经济学》教学法改革的实践尝试—“PBL+研究型”教学法

1.“PBL+研究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其主要内涵是:在学习方法指导、问题选择、小组组建及教师角色等方面,该研究模式与PBL教学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每一位同学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必须撰写文献综述,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避免学生“搭便车”,还便于提高对学生最终成绩进行评价的合理性。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成绩评价的灵活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做到问题-知识-能力三者的有机统一,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PBL+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对本学期实施该教学法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将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阶段,理论积累。教师首先努力钻研相关教学方法与理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为后续教学法实践奠定理论与方法论基础。

第二阶段,教学前准备。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要求及实施步骤,让学生熟悉该模式以减轻学习压力,并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其以后工作、学習、生活。

第三阶段,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分类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知识基础等,按照互补性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以我校2012级公管专业1班32个学生为例,分为8个小组,3~4个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负责全组统筹协调工作。

第四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应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让学生在不同板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只负责检查问题是否合适。判断标准主要看:问题设置是否和所学理论知识紧密相关;问题情境是否来源于现实生活;问题有没有探究的必要。

第五阶段,研究问题,演示成果。根据问题,学生应选择合适的研究视角,利用课后时间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并以小组为单位研讨,提出问题解决思路,最后在课堂上演示其研究成果。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其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质疑演示小组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六阶段,成绩评价。在学生完成所有演示后,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提的意见,修改研究报告后,上交个人文献综述与小组研究报告,结合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最终成绩。

三、《公共经济学》课程应用“PBL+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及成绩考核评价等方面。

1.教学主体转变方面: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清晰。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通过精心设计好的试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角色就是听课、记笔记、复习。在该教学模式下,面对社会热点问题,首先学生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其次作为学习基本单位,各小组分别从问题的不同视角,更细微地确定自己研究的题目,而且他们的研究都是独立的。最后通过小组研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辅助者及“拉拉队长”的角色,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解决问题,是项目实施主体。

2.教学内容方面:实现以“教材”为主向以“教材+社会热点问题”转变

现实生活中很多热点问题都可以用公共经济理论加以研究和探讨,例如,腐败问题、财政问题、金融问题及环境治理问题等,满足该项目实施前提条件。通过查找与公共经济理论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课本知识解决现实中并无唯一答案的社会热点问题。

3.成绩评价方法方面:突出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为了解决传统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搭便车行为和个体成绩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在最终成果展示过程中,小组整体表现及研究报告质量,这部分应占到总成绩的60%左右;第二,小组讨论、文献搜集等过程中的个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课堂提问与质疑、小组研讨过程中的积极程度等,这部分应占到10%左右;第三,个人撰写文献综述的质量,这部分占到30%左右。

基金项目:受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编号为:KG-2013-04)。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效果教学法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