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有效举措

2015-09-10李兆兵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基础学会主体

李兆兵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正是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巾,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特别是高巾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增强自主意识,转变学习观念

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括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这就是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加强教育,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下的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了解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落实自主措施,促进积极生成

1.自我夯实基础

自主学习,首先是夯实基础。基础是前提,是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即没有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动建构知识便无从谈起,也就无所谓自主学习了。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应从语文学科的“字、词、句、章”人手,从最根本的语文基础知识人手,用语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不断地积累基础知识,才能逐步提高能力,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会自主学习,进而真正促进有效性课堂教学。唯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从学习的“浅水区”走向学习的“深水区”,才能为学习的生成提供“源保障”,才能体现出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是吸收的过程,更是读者再创作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从整体入手反复读,读得好,可以深切地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高中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自拟提纲,这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自拟纲要……这是一种引导下的独立钻研活动,也是一种较高级的自主学习活动。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广泛阅读,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自主质疑解惑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枯燥或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不能积极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思维活动或者跟不上节奏,仅是随意、机械地接受一部分感知到的信息,我们可让学生自己反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及时质疑解惑,对象可以涉及表现方法、结构安排和句段的理解,也可以涉及课文内涵、主题情感的把握等。这样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如此,让人人动脑学习,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就可以牢固地掌握需学的知识。老师要坚决保持自己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自主质疑解惑,不能居高临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4.学会归纳整理

对语文学习,有很多学生都感到没有兴趣,枯燥无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感、收获感,故兴趣索然。这时,我们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整理,这样既能让知识更加系统化,也可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提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语文学习的积极生成。

三、不断总结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只是一种大的学习方式,其还有许多具体的方法。我们通常说的“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鱼”就是指现成的东西,指知识,“渔”才是方法,这两者是“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关系。有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尽管学生掌握了学习的结果,但不能说明他已经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从这些学习状态上可以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些知识及技能,但这种学习的阶段仅仅只是达到“学会”,而当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仍没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判断能力及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只能是“不会学”,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们在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不断总结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必定受益无穷。自主的学习,良好的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猜你喜欢

基础学会主体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学会分享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学会分享
“五抓五促”夯基础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