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民风民俗译介策略研究

2015-09-10罗彬妍臧雪莹

考试周刊 2015年55期
关键词:陕西

罗彬妍 臧雪莹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开始注重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因此各地需找到一种适合推介自己地域文化的最佳策略。陕西地域文化特色显著,历史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相应的译介工作相对薄弱,更缺少相关的翻译。本研究通过对陕西地区一些民风民俗的收集调查,以及现如今陕西民风民俗翻译的问题,对民风民俗翻译找出恰当的策略,以便助于陕西民风民俗“走出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畅通。

关键词: 陕西 民风民俗 译介策略

一、民风民俗文化与翻译

“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1]。民俗文化指一个民族或某个特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所形成的一定有规律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与方式。因此,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如今国外的主要研究大都集中于系统的翻译理论等宏观领域,若要从中获取一个针对性的资料或是这些理论应如何应用到民俗文化汉译英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目前能让外国人接触到陕西民俗文化的载体一般就是一些文学作品译本或旅游胜地里的英文介绍。然而,文学作品毕竟只有像《红楼梦》、《丰乳肥臀》等一类少数广为人知,且其中涉及的民风民俗的文化知识远远不够。民俗,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通俗的文化,是老百姓的一种文化。正如“人类有两种文化,一种是文学文化,一种是说话文化,民俗是说话文化”[2]。况且,因作者自身的经历及作品背景的原因,都会令其所描述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不同形态。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说:“民俗特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对民间传承民俗事项的观察、体验不同,立场和观点不同,对民俗特征的归纳也不尽相同。”[3]尽管旅游是了解及感受民俗文化较为便捷的一种方法,但历数各个景区有关民风民俗的文化翻译,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当,这更让游客们对民风民俗文化的理解是云里雾里,难以明白。

因此,民风民俗文化的特性要求我们要用特殊的角度来审视,也要选用最适合的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问题。

三、陕西民风民俗翻译初探

1.陕西地处中国西北部,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及陕南地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上古的炎黄文化发源地到秦汉时期的一统王朝,从前秦的核心部位到隋唐圣地,陕西文化源远流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保留。如今,鲜明的特色文化成为我们秦人言行的一部分,渗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无论是吼上一声秦腔或是咥上一老碗面,都是对民俗更是对文化的一种致敬方式。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世界沟通介绍自己,对身处内陆腹地的陕西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相较于本就与外国接触甚多的沿海地区而言,陕西民风民俗文化自身的深奥及其方言的表达都给其传播带来不小的障碍。因此,为了将陕西民风民俗文化翻译推向全世界,一定要努力掌握其文化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渊源,才有可能准确进行文化传播。

2.陕西民风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主要是直译和仅仅关注意义的翻译。虽说直译是保留自身文化的一种手段,但不顾意义的硬译会导致信息不畅,而不加注释的单纯词语罗列或音译给人们带来的只有迷惑与不解。如陕西十大怪中,将“房子半边盖”译为“House-built only by Halves”便是一种让人摸不到头脑的翻译,别说是外国人,即使是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也会难以理解。其次便是将方言的意义保留,旨在表达语言意义。然而,这样的方式方法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景区介绍中不可取。因为陕西的民风民俗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气息与表达形式,若是用冗长的一段话来描述一个词语,那么对于游客来说也许便无暇了解了。

四、陕西民风民俗文化的译介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提到的陕西民风民俗文化及其翻译问题,拟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1.直译加上必要的补充说明。例如麒麟一词,许多人都将其翻译为Chinese Dragon或是Kirin。对于Chinese Dragon这个译本的不合理性已不用多言,我们都已经明白中国所谓的“龙”这一形象与外国民俗中残忍、暴戾的形象绝对不同。然而,kirin一词也不是一个妙译。因为其直接表向的是日本麒麟啤酒这一品牌。虽说选择此名的初衷便是想取汉语词语中的“吉祥”之意,但麒麟除了吉祥之意外,还有送子、祈福、尊贵之意,以上翻译未免有缩小词义之举。此时可考虑采用拼音Qilin来翻译,再加上解释,例如“a mythical animal which can brings good luck for people”。这样的翻译能让人明白麒麟之本意,也能方便大家合适地去使用。另外,对于上文中出现的“房子半边盖”一句也可采用这种方式,惠焕章先生对此所加的注释为:“It is a style of house holding on Guanzhong plain,Shanxi province,charactered by a single-leave slope supported by a triangle frame work.The house is warm in winter,and tool in summer,very suitable for living and quite popular among the local people.”直译加上注释,如此一来便容易理解了。

2.在意译时尽可能保留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陕北地区有一个词是“暖窑”,很多人对这个词不是很了解,其实这个词是指亲朋好友对主人乔迁之喜的祝贺。在陕西其他地方,也有表达此意的词语,如暖房、烘房,是在陕北人们大多的住宅是窑洞罢了。对这个词语可以翻译为“warm the cave-dwelling”,因为warm本就有使气氛活跃、环境变暖之意。正好符合词语的本意,在寒冷的陕北地方,人们要靠崖挖一孔新窑洞而使邻居间变得遥远起来。因此,前没有人气而恐有寒气,亲戚朋友们便相邀前去送些日需品,这样一来,满满的人气便驱走了严寒与孤独。这样一个warm留下了人们对主人的愿望与祝福。再如在贾平凹《浮躁》的英译本中,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翻译为“An official who doesn’t help his people out of jams,might as well go home and plant some yams.”[4],在此译文中,作者深刻理解并体会到汉语俚语中“薯”和“主”的押韵,而也相应采用jams和yams的方法使文化与翻译相得益彰。

五、总结

陕西是中国的文化要地,民风民俗则是其文化的一大表现形式,如今陕西民风民俗文化“走出去”是陕西文化成长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发扬文明形象、提升自我能力的必要手段。要保持华夏文化身份,首先要保护文化的核心价值不受到损坏(李庆本,2004)[5]。因此,民风民俗翻译就要求要能够表达自身文化内涵,准确地传播信息,这也要求我们每个本土译者都能认真对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播家乡文化。

参考文献:

[1]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董晓萍.说话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1).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4]于亚莉.浅析陕西地方民俗文化的翻译[J].西部学刊,2013,(8).

[5]李庆本.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认同建构,http://www.xslx.com/htm/sxgc/ddsc/2004-10-23-17534.htm(2005-11-23).

[6]张东茹.简论陕北民俗文化的特点[A].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5,(1):82-84.

[7]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7,(3).

此篇获得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1749 指导老师:高凤平

猜你喜欢

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综览陕西践行“追赶超越”
陕菜翻“盘”——舌尖上的陕西已经“炒热”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走近你,我的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