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9-10石谢叶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学困生差异课堂

石谢叶

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我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曾经一度迷茫过,但是经过多年教学,我有了一些看法。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课堂上的教学只是机械模仿老教师的课堂。

拿刚接触教学的例子来讲,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虽然参加了教育局的考试,考试的分数也很好,但是我只会做题、说课,对于教学欠缺很多经验。由于刚接触教学,对所教的知识理解比较肤浅,每次都是快速把学案的题做好,然后就每天听一些老教师的课,自己没有事先认真备过上课流程,如何讲解、如何衔接、如何设置问题、学生会怎样想等。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就是不停地记笔记,记上课流程,有时甚至还会背他说的话,然后拿着笔记依葫芦画瓢地给班级上课了,结果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连我自己有时都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就是觉得任务终于完成了,结果学生课后作业正确率大大降低,在第一次统一测试中考了倒数,自己很苦恼。

观点二:课堂上只关注整体教学任务,心中完全没有学生。

不少教师备课时习惯于简单地把学案上的习题做做,忽视这些题若让学生完成,学生会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呢?学生又会有哪些做法和错误点呢?这道题是大家都会还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呢?如果教师不研究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做题出发,课堂教学适应性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有时我为了赶教学进度,一节课讲了很多,还会在高一教学课堂中把自认为好题的高三学生做的题拿出来讲讲,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着拔高。

观点三: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学困生只是陪衬,伤了学生的自尊。

多年之后依稀记得有一位女生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我特别讨厌我的语文老师。”我说:“为什么呀?”她说:“这个老师只喜欢语文好的学生,一节课只喊语文最好的同学回答。”当时我听了心里很难受,本以为课堂上老师喜欢喊反应快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其他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背书、记笔记,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这样做会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为何习惯于记笔记而不积极思考所提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喜欢自己的学科,并且爱上自己的课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改变教学方式,就会出现好学生越来越好、学困生越来越差的局面。

观点四:经常表扬成绩好的同学,对于学困生不予理睬或者大声训斥。

我曾经观察过很久,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课间的时候,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者谈心,而对于学困生则不愿意谈心,觉得谈心没有用,成绩反正上不来。而且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这道题我都让他做了好多遍,讲了好多遍了,还不会做,难道真的这么差?不行,我要把他喊过来好好教训一下。可是多次的训斥使学困生更差了。老师若对学生不予理睬,会使学生觉得这个教师不负责任,从而讨厌他所教的课程,降低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观点,我认识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即由传统共性和整体划一的教育到更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做好课前设计。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我们要站在学生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充分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的差异性,使教师的教学方案顺应学生的学习,做到以学导教、以教促学,而不是依葫蘆画瓢地教学。

特别注意分层确定合理目标,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心学生成绩起伏。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让每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也就是说,不仅让不同层次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更要发展活的能力,包括思维、表达、观察、合作等能力,在品德上获得发展等。如果教师仅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把学生训练成能自如遨游题海、从容应对考试的“能工巧匠”。那么那些单从成绩看上去的所谓学困生就会在反复演练中渐渐失去对学习本能的好奇,灵感的源头也会枯竭,想象的翅膀将会折断,这样,就会有一道无形的围墙圈住学生,学生会从“怕学”到“厌学”,最后甚至于“逃学”。这种恶性循环无疑是悲哀的,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只是成为一台具有高超解题能力和应试本领的机器。教师应时刻关心学生成绩的起伏,不要光看学生的成绩,应该帮其认真分析试卷的得与失,使其明确即使我考的分数不理想但是我把会做的都做到了最好。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以过高标准要求学生,因此学生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树立孩子自信心尤为重要。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长短不一呢,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分析学生,学会用放大镜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哪怕是不稳定的、不突出的,仅仅是一点“苗头”的优点,也要发掘出来,使他发光,帮助他树立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心。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爱迪生”的奇迹才会诞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关爱和体贴的心。

称职的教师对待不论是聪明的还是木讷的,是听话的还是淘气的,是家境优越的还是学困的学生都要一碗水端平,因为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是照亮学生心灵窗口的盏盏灯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以教师要坚信思想教育之船,必须借助感情之水,到达成功的彼岸。

总之,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接纳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善于发现种种差异,并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设法缩小差异、超越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学困生差异课堂
相似与差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找句子差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