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学好化学

2015-09-10展丽香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趣味性化学实验

展丽香

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高效能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呢?

“兴趣”在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动力,这是由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决定的。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在开始阶段要上好第一课、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和组织好第一次学生实验。(1)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演示实验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趣味性实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课本的“走进化学世界”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侦探验指纹”、“会变色的花”、“烧不坏的手帕”,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迫切地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2)组织好第一次学生实验。学生第一次做实验,往往带着复杂的心情,有的胆怯,有的好奇,有的希望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实验前,我充分讲清实验规则、重要性与安全性,以消除他们做实验前所有的心理疑虑。第一个学生实验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有些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观察就知道实验现象。我则不失时机地问他们。你知道蜡烛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中含不含碳?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能否点燃等一系列学生未知的问题将学生问住,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我则在适当时机引导观察、探究,使得学生个个认真观察、记录,成功地做好第一个实验。

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体现于他的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人的智力与能力,就应该通过相应的学生的主体活动进行。即只有通过一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的某种知识或技能,化学的特点是开展化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模拟”科学家探索问题、科学方法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和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活动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引导。

例如在CO2的实验制法的教学中,我以下列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

(1)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以下三组物质:a.大理石和稀盐酸;b.大理石和稀硫酸;c.纯碱与稀盐酸。从以上三组实验结果,你认为哪一组最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什么装置?所需仪器有哪些作用?

(3)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如何装药品?加药品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使制得的气体较纯净?怎样去收集气体?若使反应停止应怎样操作?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可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学生组合出十多种不同的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让每组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培养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變“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策。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践中因要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古人云:“学则须疑。”怀疑是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揭示矛盾,提出问题,比学生按教师的思路解出难题更可贵。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必要的集体学习和良好的讨论气氛对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已有知识、技能结合起来,使他们认识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为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学习素质。

猜你喜欢

趣味性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