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5-09-10周飞飞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学模式

周飞飞

摘 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证明,传统技能培训式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要求,教师要做的是有效地引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

“老师,能不能上网啊……”,这是2014年高一新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多名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他们并不是期待我讲多么精彩的内容,而是期待上网,并且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2015年。看到这些我非常震惊,难道这就是现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吗?是学生不喜欢这门课?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经过与学生的沟通,才知道学生还是很喜欢这门课的,但是他们已经厌倦那种“纯技能传授”的课堂模式,而对那些枯燥无味的原理概念更是“烦不胜烦”。正是因为这样,长此以来,在中小学生大脑中就形成“信息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思想,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才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發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既然学生喜欢这门课,那为什么不能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进呢?值得庆幸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门非中高考学科,所以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尝试、探索、创新,而不需要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接下来就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情境创设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即教师以“讲”为主,以“导”为辅。虽然学生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但是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控制者、引导者和迁移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思维的过程,其内心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能被唤起,所以到最后只能盲目地接受一些技能的培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为此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改变这种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材料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某种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奥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word排版”时,教师不需要一味地给学生讲授排版的操作步骤,而是通过展示由word进行排版的成功作品,如前一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选择一种,或者按照自己的构思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最后给完成较好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欣赏、探究、互动,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参与的学习意识。

与此类似,在讲授“网页制作基础”时,因为frontpage同属于office系列,与word有相似的操作,而之前学生已经有word的基础,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相似点,然后引导学生,平时看的网页很多,精彩的网页也不少,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网页作品能够被别人欣赏,自己的感觉如何?以此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个性化的网页,积极创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精心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究,让知识超越教材,具备合作、创新及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增强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二、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

为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具有创新、独特的引导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问题的导入更直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开始需要使用多媒体素材,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

在中学《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原理及概念性的内容感觉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只是按照这些原理的条条框框说给学生听,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基本云里雾里。那么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例如在讲授“数据交换技术”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不容易理解,但如果将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制作flash动画来完成,由此展示不同交换技术的工作方式及优缺点,学生则更容易理解透彻。

又如在讲授“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时,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描述,如两个QQ用户之间的对话,然后使用动画模拟整个过程,则更能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其中涉及的TCP/IP模型同样可以使用一个相似的视频模拟,比如放一段快递公司寄送货物的整个工作流程视频,并将二者的工作环节相对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由此可见,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即无论何时都不能偏离课堂的核心,多媒体素材都要始终与教学内容相关,如果偏离教学内容,那么就显得太花哨,使得课堂教学变成多媒体素材的欣赏,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基于差异的分组教学

1.基础水平的差异。

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为培养学生的特长而专门购置了计算机,而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接触计算机外,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甚至基本从零开始,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对此,可以将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并且在教学时使用“以学帮学”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不同级别的操作要求,还可以协作完成,即高级组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协助中级组的成员,而中级组的学生则可以协助初级组的学生完成任务。这样不断缩短各组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不同的内容各有爱好,如有的学生对编程情有独钟,能够积极钻研;有的学生对网页设计更有兴趣,能够积极创作;还有的学生对动漫制作、图形处理饶有兴致,能够不断尝试设计。为此可以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进行差异教学,发展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这样组内成员可以为完成一项任务献计献策,互相协助,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不断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完善;教师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交流内容,深化学习结论,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由上可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纯技术传授的课堂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