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差异认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2015-09-10王金玉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句法

王金玉

摘 要: 文章开头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强调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进而从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列举了一些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认知错误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时文化差异知识导入的必要性。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词汇 句法 跨文化交际

今日中国,通过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英之间的文化对撞,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频繁,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交际语言工具,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更突出的意义。这对高校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更高、更实用的要求。语言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导入,是每个英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加强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了英汉差异,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学以致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手段,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创造语言的人,以及人类所作用的社会庞大系统。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要素之一,我们研究语言,只能把它放在文化背景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人类现象的综合体。文化一方面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社团中体现的思维、行为及价值方式,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团体通过他们的物质产品来表现本身或他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有动态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萨培尓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性”,而且存在着“文化相对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文化模式差异,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阻碍。因为语言的集体意义产生依赖于它的文化语境,我们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身,避免由于对文化的无知而产生误解与冲突。语言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的文化因素体现

英语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外语教学。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学习英语语言就要明白两种语言中符号的非对称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白”字往往为贬义,含有轻视、徒劳、低下、无价值的意思。如白痴、白眼、一穷二白、白费、白色恐怖、白搭、白色政权、白丁,以及东北话里面的白瞎,等等,懂京剧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舞台上有典型的白色脸谱,奸佞的象征。相反,白色在英语里面是美好的象征,让人联想到上帝、天使、纯洁、幸福。“white hands”是公正廉洁:“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童话里可爱的“snow white”还有七个小矮人,个个都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再如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尊贵的象征,在语言中,承载的是褒义的色彩,像“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等,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并非没有龙(dragon),只是与中国截然相反,龙化身为凶猛残暴的怪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龙总是代表邪恶势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一点,在2010年3月梦工厂上映的电影“驯龙高手”里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们儿时喜爱的“小龙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即在中文中出现的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人特别讲究孝义亲疏、伦理纲常,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汉语中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有很细致的区分,而英语中的亲戚概念十分笼统。中文里叔叔、伯父、姑父、姨父、舅舅在英文里只用一个单词“uncle”代替。不同文化中的某些词汇,具有不对应性,比如汉语中的“牛”是强壮、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达,而用英文却要翻译成“Work like a horse”,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中国人用牛耕地,而英国人大部分依靠马。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Mum, I forgot where I put my glass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It’s over there, on the table, you really have a foggy noodle.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have a foggy noodle”一定会疑惑不解。“noodle”在汉语中是面条的意思,并无其他深层含义。而在英文中,因为大脑组织是条状的,就如同面条一样,所以“noodle”也用来指代头脑,“foggy noodle ”就是头脑糊里糊涂的意思。

由于客观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summer”在汉语中会让人想起炎热,而“spring”会使人想到温暖,欣欣向荣。 那么如何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呢?“Jobs died in summer”,如果理解为乔布斯死于夏天,那就错了。在英语中,夏天才代表温暖,欣欣向荣,这跟春天英国糟糕的天气不无关系,所以上面那句话应该翻译成“乔布斯英年早逝”更恰当一点。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上的体现

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宇宙观,可以体现不同民族器物文化的不同色彩,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中英之间的差异刚好体现在语序上。英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把人或人的行为摆在前面,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放在后面,句子的尾部修饰比较强,总体是“头轻脚重”,如:The girl is my sister, who is in red and standing across the street.而汉语前置的修饰很强,是“头重脚轻”,如:“街对面站着的穿红裙子的姑娘是我的姐姐。”

那么,中英文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法差异呢?英国人有其特有的价值标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务实,人们因此称他们为“行动之人”(man of action)。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差,天气条件更是恶劣。安格鲁撒克逊人于450年到达英格兰,他们面临异常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又经常征战,这使得古英国人逐渐形成“开放跟激进”的民族特征, “个人主义”在其文化中居于主要地位,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显得直截了当,往往把句子的主干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直入主题。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ilm with me tonight, if the rain stops.

汉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适宜,生活平静,且孔孟的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讲究事事含蓄,说话不开门见山,先次要再主要,迂回进入主题。同样是上面那句话,中文的表达就是这样:如果晚上不下雨的话,我可以请你看电影吗?

我们再来看下当英籍老师夸奖一名中国学生的口语流利时,师生间的对话:

—Your oral English is pretty good.

—My English is poor,I will study harder.

(英国老师说:“你的口语很不错。”中国学生回答:“我的英语很差,我要好好学。”)

从上面的简单對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当受到赞扬的时候,中国人通常否定自己。而在英美人看来,这种过分的自谦,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懂英美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跨文化对话就如同自言自语了,根本就谈不上交流。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跟语法上的差异承载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在英语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不断了解并发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跟英汉的差异,只有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虹.当代英国社会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刘悦.英汉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 [J].松辽学刊,2002(4):22-23.

[3]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