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阅读指导刍议

2015-09-10郑礼兰

考试周刊 2015年61期
关键词:主旨黄瓜个性化

郑礼兰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在学校和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老师们认为:“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由此看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新课程改革坚持与时俱进,对阅读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表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突出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阅读。初中语文教师深知阅读特别是个性化阅读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下面我谈谈一些做法。

一、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

学习每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读课文,学生完全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课文的遍数没有明确规定,最起码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当然,读的遍数越多越好,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由读书时,老师可以完全放手,不束缚学生的大脑和手脚。完全由着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品,完全由着学生尽情地悟。这时的老师像一位观赏者,观赏着学生如饥似渴的读书场面,感到很舒心。就像把一群羊领进一片丰美的草地,一只只羊儿美滋滋地吃着草儿,不用你向羊介绍这片草地上的草多么好吃,草的营养价值多么高,只要一只只羊儿喜欢吃,就能长成一只只健康的、肥嘟嘟的羊。等学生自由地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后,老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和交流,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交流,让学生表达见解,明确问题的答案,表现自己的才情,只有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首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待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后,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题目是《春》,你喜欢春天里的哪些景物?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读了《春》,你喜欢《春》这篇课文吗?”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自主地阅读课文,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全神贯注地阅读、圈画、批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这样,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理解,在老师的帮助点拨下,明确问题答案,从而把握住《春》这篇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学会写景的表达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钻研文本,把握文本主旨

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勇于发表想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面对学生准确的见解、新鲜的观点、独到的看法,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加以肯定、赞扬。给学生以赏识,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动力和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理解,欣赏学生有创意的阅读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发表的独到见解,或者,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必须是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正确理解把握文本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根,老师和学生一定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把课堂搞得热闹非凡,各抒己见,人声鼎沸,课件花里胡哨,配乐朗读声此起彼伏,乱摆花架子,老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使学生脱离课文主旨,任意发挥。教师应对学生远离课文主旨的看法及时、适时地加以指点、修正。在阅读时,鼓励学生有个性差异,有多元解读,有创意地理解,但鼓励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课文主旨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正如农民种植黄瓜,目的是想多拿产量、多收黄瓜,而农民不管黄瓜的长势,不打药,不施肥,不浇水,不除草,只顾给黄瓜搭架子,选择又粗又直的竹竿,又结实又发亮的钢丝给黄瓜扎架,这样,即使把黄瓜架扎出花来,也不能多收黄瓜,失去种植黄瓜的意义。我认为个性阅读不能“光扎好黄瓜架”,更要“打药”、“施肥”、“浇水”、“除草”等,应该关心“黄瓜的长势,黄瓜的收成”。绝对不能远离或脱离文本,要准确理解、把握课文的主旨,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人文关怀。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美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父子之爱,这是人间至情。学生通过父亲的衣着、语言、行动、父亲攀爬月台时的背影,大都能感悟到伟大的父爱,但是有一个学生说:“当时,朱自清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根本不需要父亲送;父亲是个胖子,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的,何况要艰难地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父亲亲自送儿子,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溺爱,父亲不应该去做。”学生的这种看法完全有悖于课文的价值取向,我立即对他的看法做出了修正:“浦口送行,爬月台买橘,更多表现父亲慈爱的一面,父亲是一位慈父的形象,他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个性化阅读必须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正确理解课文。

三、巧妙引导,及时追问

初中学生年龄都在十四五岁,他们的生活积累少,生活阅历浅,感悟事理的能力低等,阅读一些作品时,往往不能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理解文章时出现了偏差。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启发引导学生阅读,遇到疑难适时点拨,发现闪光点及时鼓励,真正让学生潜心阅读,教师既当好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导师,又做好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帮手,正确给学生出谋划策,不辞劳苦地给学生铺路搭桥。为了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精髓,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的启迪,更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智慧,教师面对学生的阅读问题要机智地追问。比如:教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追问环节:

师:作者为什么爱莲花?

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作者仅喜爱莲花吗?

生:否。作者实际上是喜爱像莲花一样的君子。

师:何以见得?

生:文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君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生: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庄重质朴,特立独行,正直不苟,不慕荣华富贵。

师:咱们师生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这样一步一步的追问下,引导学生顺藤摸瓜,让学生深入钻研文本,把握住文本的蕴蓄。

以上是我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讀时的一些做法,颇见成效。愿在老师的启发、点拨、引导、激励下,每一位学生都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主旨黄瓜个性化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摘黄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平淡真实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