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9-10朱碧云

考试周刊 2015年60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方法创新能力

朱碧云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球化的教育主题。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者根据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从中学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结合自己的做法谈几点体会,旨在通过这种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到位。

新课改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完成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的转变,教学目标传统、陈旧,所以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选修政治学科的人数减少,导致政治教学实际课时不足。

在现实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部分教师还是过多地关注和强调知识学习的结果,学生有没有记住这个知识点,考试能考多少分,等等,把学生当做“知识仓库”的“目中无人”的设计思想,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学习的,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师的教学技巧、方法的提升不平衡。

课堂传授知识,教会技能,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要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通过多年的听课观察,发现个别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滞后。个别教师课堂提问不少,形式上符合课改的要求,但质量不高,问题的可回答性不强,有些问题甚至根本无法回答,起码对初学者来说,很难回答。这样的提问,只能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一节课下来,觉得很茫然,一直没有理出思路和线索。还有些老师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用“热闹的课堂”形式代替了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剖析。对简单、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反复讨论,追求热闹的气氛,为完成教学,轻易、武断地对学生的答案说“不对”、“错了”等,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不高。

中学的绝大多数政治老师的教学资源无非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很不够,导致学生学得不感兴趣,教师教得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即使有时候从网上下载一个现成课件,却因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收效甚微。其实有教材、课程标准、电脑这些教学资源完全可以把一堂课上得很精彩,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开发和利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和观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变‘填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①。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实施综合探究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每课时、每节、每框、每单元都设计了综合探究活动。这既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又有利于教师采用开放主动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要上好综合探究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精心准备物质要素”②。需要联系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参观调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联系相应对象;走访社区街道、深入农村调查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成果展示或制作成壁报、多媒体作品、图片展板等,这些都需要必要的物质要素。

其次,“精心策划探究活动方案,规划好活动流程”③。活动方案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展示自己的个性,又要让学生的活动符合课程标准提供的基本价值要求。

再次,教师要大胆尝试,争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配合。由于综合探究课的开放性与实践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往往会遭遇家庭、社会、企业、机关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的尴尬。新事物成长有一个过程,新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广大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教学行为,与家庭、社会一道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实施综合探究课,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新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要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思维作为一种智力活动,离不开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参加。只有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思维就会处于积极状态,大胆地想象、联想,进行形象的分析与综合,脑海中不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实现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抽象的交融和左右脑的协同活动”④。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创造意识。

1.创设各种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学生学习任何事情,最好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⑤。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创设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与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2.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敢问、敢思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营造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通过问题的提出,教师让大家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就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挂着成功的笑容。

3.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声、光、影、音等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政治教材由于受编写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能及时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与有趣的事件等编入教材辅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个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影、电视、录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这些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⑥。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注释:

①姜红梅.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策略研究.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②邱玉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2.

③李正祥.如何有效实施综合探究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3:13.

④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7.12,第一版.

⑤王芳.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教育研究,2008.1.

⑥周壳.如何有效开发网络视频资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2:60.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1.

[2]扬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

[3]王芳.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教育研究,2008.1.

[4]李方主编.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5]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1.

[6]付泽林.让课堂上的“错误”成为一种课程资源.2003.10.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方法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