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灵活的方法上好小学音乐课
2015-09-10张健
张健
目前,“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小学音乐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对音乐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是构建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根本,老师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正确地引导、组织。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好奇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教学,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可能做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教师要挖掘教材,改进教学方式,采用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如在教学歌曲《踏雪寻梅》中,在“X X.X”这个节奏中,前八分休止是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前八分休止的困难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悦纳心理。有的同学说:“我唱到这里点一下头。”有的说:“我在心里嗯一下。”有的说:“我用响板在这里拍一下。”这时,我充分肯定大家的方法,并鼓励:“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起试着唱一唱!”结果,难点不攻而破。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气勃勃,纪律良好。
2.借助多媒体,营造音乐氛围
小学低段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体的阶段,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音乐,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以情感体验为前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意站在学生视角换位思考,从学生平凡的生活经验入手,组织大量相关主题的音乐、音像材料,并制作与之相关的投影、课件。通过视听结合、情境的创设,在浓厚的音乐氛围里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去感受、体验、创造、表现、反思、评价、交流,从而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生动有趣,易于为学生掌握。
如教学《爱劳动》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画片《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挖钻石的片段,学生对动画片情有独钟,看得非常认真,看完后都能说出画片的意思,而动画音乐也在无形中聆听了一遍,接下来让学生创编挖钻石的动作,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学习效果不错。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引导、情景引导和游戏引导的方式进行小学乐器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农村地域条件有限,平时娱乐活动比较少,能够接触到乐器的机会不是很多,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主动学习的意识,仅靠课堂进行音乐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就不容易培养。我们可以在乐器教学中运用游戏接龙,把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做一遍,然后以最快速度做一遍,这样学生可以仔细听到不同的声音。当前一种乐器的声音结束后,后一种乐器的声音才能发出来,老师可以分别找到三种乐器进行展示,让学生听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听到声音后,有的学生就会说像打雷,像教室的钟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就会总结出金属的乐器声音比较清脆,木制的声音偏浑厚,在老师一系列引导下,再用乐器进行实践,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对音色进行认识和理解。
4.歌唱课结合乐理知识进行讲解
乐理知识如果单独讲解就太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要在歌曲演唱中提及,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小螺号》,这首歌曲学生比较容易学唱熟悉,这首歌曲有个重点就是讲解“上滑音”和“波音”,我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唱做对比,有什么区别,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好像多了个尾巴”,我马上讲解这种向上甩的感觉在音乐中是用一个记号表示的。这样很自然讲解到上滑音,学生学唱音乐掌握了特点特别容易。波音教学中,我用了类似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并演唱。这样在无形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两个乐理知识,以后遇到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
5.歌曲教学中利用故事情境游戏
对于低段上音乐课,有时孩子们会学唱得很兴奋,而且爱急于表现,一边律动,一边演唱。他们已不再关注歌曲的节奏,甚至忘记歌唱的声音,出现近似沸腾的场面……
如《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唱到“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时,小朋友都乱了节奏,不知道要唱几个跳跳、几个呱呱了,这时,我马上讲了一个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的主动性,将学生引入歌曲的故事情境:“幾只小青蛙在田野里捉害虫,他们消灭了很多害虫,今天的收获真大啊!天要黑了,赶快回家吧!”(唱道:几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恩?小青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它左看看(跳跳,呱呱!),右看看(跳跳,呱呱),啊,小青蛙找到回家的路啦!于是,它加快了脚步(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并回到座位上,坐端正。
巧用、善用音乐游戏,引导学生完整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有效组织课堂。
6.欣赏教学要注意铺陈音乐背景
大部分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欣赏这类乐曲,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有必要介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背景故事。先秦《列子》一书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学生只有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础上聆听乐曲,才能真正体会到乐曲表达的深刻含义。
7.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