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2015-09-10陆铃
陆铃
摘 要: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对老师提出新挑战,老师如何快速融入新课改革浪潮,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老师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理教学 存在困境 解决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在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巨大改变,也对物理老师提出新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要求彻底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然而,在新课改实行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帮助老师更快地融入新课改革浪潮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困境
1.把“对话”当成“问答”的庸俗化现象。
新课改下,要求老师学会掌握探究式教学,与学生平等地探讨和交流物理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把“对话”当成“问答”的庸俗化现象。一些老师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不断地问学生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加入互动环节,设计“对不对”、“好不好”等特别简单、思维含量特别低的问题,导致学生只需回答“对”、“好”等,造成课堂上热闹非凡,可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会知识点,没有较深层次思考知识点的内在含义,当课后学生做练习时,容易出现不会做习题,甚至不明题意等现象。
2.教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忽略老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下,老师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制作教学教案,以增强课程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但一些老师出现理解偏差,过于依赖教学技术,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述“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首先介绍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几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惯性试验让学生观看,最后结合相关习题,深化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直接让多媒体展示实验,却没有发挥应有主导作用,原因在于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惯性试验,从而不仅让学生参与物理试验,而且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发散物理学习思维,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实施不够。
由于高中生在物理基础知识、智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很快领会其中意思,有的学生却琢磨不清。这就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设法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然而,目前分成教学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老师都趋于按班级的中等水平教学,没有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长此以往,优等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后进生跟不上学习节奏,给物理学习带来困难,全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影响课堂整体效果。
4.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存在冲突。
新课改更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以成绩为衡量指标。但高考依旧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而且多数学校会用学生成绩、高考成绩等衡量教学效果。可见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存在冲突,加大老师教学的难度,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顺利实施。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注重课堂实效。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并加以深化应用,而不是对教学改革的随声附和;其次,老师在上课时,应提出具有较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全体性的问题,由此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存在“交接区”,由提问方式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转向另一个知识点,比如在讲授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时,可以让学生探索向心力与引力之间的关联点,引导学生通过向心力公式自主推导引力表达式,而不是由老师简单地将引力公式推导一遍。
2.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老师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新颖性,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与教的优化。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开展学生自主學习,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和启迪,激发学生求知欲,由学生主动探寻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可以根据物理教学目标,设定小组讨论的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最后提交答案。
例如讲授牛顿第二定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物体受力做加速度运动的情形,分析当物体质量一定时,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从而得到力、加速度、质量的定量关系,或者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老师根据实验具体情况作总结,并表扬操作较好的小组。
3.注重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老师要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的差异,既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就应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如针对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多设计一些简单问题,注重考察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二是教学过程的差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管教管导,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三是学习方式的差异,老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他们乐于接受的课程资源,深化学生的学习,如有的学生喜欢课后观看视频,从而巩固知识点,这时老师可以查找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后观看。
4.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评价。
针对教学评价与新课改理论存在冲突的问题,学校与老师应重构教学评价,不只是考察教学结果,还要将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纳入在内,如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个性化思维能力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新课改的引领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老师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首先由学习小组组长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接着每隔一段时间,让小组成员进行自评和互评,老师再根据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教育及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新引领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佳兵.制约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的问题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2(7):62-63.
[2]周晓丽.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2(33):186-186.
[3]程柱建.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思维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7):30-34.
[4]胡秀霞,胡国进.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73-74.
[5]张磊.“问题”是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根与魂[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