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体特征,挖掘教学资源

2015-09-10任丽芬

考试周刊 2015年64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任丽芬

摘 要: 占有大量篇幅的论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几乎处于缺失地位,而论述文所能培养的理性思维是学生必需的思维品质。重视论述文教学,文体特征应该是这类文章教学的出发点,紧扣文体特征,挖掘教学资源,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应该可以成为这类文章教学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论述類文章 文体特征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简笔与繁笔》

综观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选文不外乎两类:文学类和论述类。依教育目标而言,实用和文学并重,对学生的将来是必需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和教师对这类文本不重视,常常只是挑选少数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即使是这少数几篇,上课差不多都是围绕高考小阅读的要求进行设计的,硬生生地把新课上成了习题训练课,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吸引学生。而对于其他文章则放任自由,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论述类文本的把握不到位,造成教学没有抓住核心,教学没有突出文章体式,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知之甚少,缺乏具体认知,加之这类文本理性色彩较浓,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论述类文本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助于高中生深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论述类文本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这就为论述文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即紧扣文体特征,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篇论述文,课文的章法结构和语言形式有异于其他文体,而尊重文体特征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论述类文章一般是作者根据某些社会现象提出鲜明的观点,并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证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再告知人们怎么做。论述类文章一般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语言周密,逻辑严密。挖掘这些文体特征确定教学资源,应该是论述类文章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下面笔者以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必修三第一专题课文《简笔与繁笔》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想法。

《简笔与繁笔》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文章的标题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揭示了本文的内容,那就是关于写作中的繁简问题。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当时作者看到了一些创作上的“长”的趋向,“水分”多的趋向,于是有感而发。

文章不长,1500字左右,7个自然段,结构也很清楚。

第1段在肯定历来文学家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的说法上用“然而”一词提出了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先提前人观点,然后一分为二辩证分析,在肯定之后指出偏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2-4段,对上述论点加以阐释并举例论证。对应简笔与繁笔的妙处,各选两例,简笔对应《武松打虎》中山神庙的“破落”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紧”,繁笔对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三拳详写和鲁迅《社戏》中等名角“小叫天”出场的心理活动描写。通过举例,让读者对简笔和繁笔的“宜”和“妙”有深入体会。

第5段引刘勰和顾炎武的话论证写文章要做到繁简得当,必须经过文字上的提炼,明确提出“无论繁简”要拿“无可削”和“不得减”作为标准,并强调下笔时的字斟句酌,还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6-7段,说明“重议文字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的原因。作者有感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越写越长的现象,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倾向,即提倡简练为文,不冗长,不拖沓。

本文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选例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在举例时,只摘引精要,而不是大段抄录原文,并做精当点评,使例子锦上添花。可以说,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繁简得当的典范。

基于文章以上特点,我以议论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整体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议论文事例论证的特点。

一、是什么

1.在同学们预习的基础上设置一个等式判断。

字少=简笔=平淡?

字多=繁笔=啰唆?

2.在同学们否定等式成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简笔=?(言简意赅,凝练,厚重,惜墨如金,精炼)

繁笔=?(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3.在比较二者谁好的基础上得出论点。

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二、为什么

1.引出事例论证:为了让我们信服,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作者通过几个例子论证这个观点?例子可以增删吗?顺序可以互换吗?

通过分析,作者选用四个例子,繁简两两对应,并且在位置的排列上也和第一段“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的顺序相对应,因此是不能随意增删和调序的。

得出议论文事例论证的两个特点:所选事例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事例和分论点要相互对应。

3.简笔的妙用,选用的例子出自《水浒传》,繁笔的妙用,选用的例子有一处出自鲁迅的文章,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通过分析,简笔的例子恰恰出自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长篇巨作,而繁笔的例子偏偏选了以精炼著称的鲁迅笔下的《社戏》。这样看来,不要因为文章长就滥用笔墨,不要因为文章短就脱离表达的需要而追求形式上的简,导致短而空。这就对应了第一段的“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而是要做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得出议论文事例论证的第三个特点:选取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

4.作者在每个事例后的评析,繁简得当吗?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关注事例后的点评,看看作者是如何点评并做到繁简得当的,从而培养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引用事例论证并作精当点评的意识。

由此得出议论文事例论证的第四个特点:对所使用的事例作精当点评。

三、怎么办

1.引两个繁简的反例说明该如何做到繁简得当。

反例:(1)蝴蝶在飞,蜜蜂在飞,老鹰也在飞。(简而淡)

(2)听了校长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报告以后,大家都摩拳擦掌、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你追我赶地投入学习雷锋的热潮中。(繁而冗)

2.默读第5段,请把做到繁简得当的标准和手段勾画出来。

标准:无可削,不得减。

手段:提炼——字斟句酌,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四、针对性

文章第一段说“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但最后一段又说“提倡简练为文”,是否前后矛盾?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以文中头尾两处看似矛盾的语句,引起同学们对第6段的关注,理解论述类文章现实针对性强的特点。并在讨论中深化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即提倡简练为文,即使是繁笔也是以“无可削,不得减”为标准,说白了还是以简驭繁。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这个教学设计比较成功地把学生对文章的关注点从内容引到了文体上,在通过研读文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论述类文章的典型特征,比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南帆先生认为:“每一文类都拥有其特殊标志,被赋予了某种足以使其相对独立的性质;这些标志试图指示出某一种文类独一无二的身份,以便让它的家族成员共享一种相似性。”教师在教学论述类文本时,就应该抓住这类文本的“特殊标志”,把握好教学维度,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洞悉论述类文本的一般特点,引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对文本准确解读,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骆汉忠.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J].现代语文,2013,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