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习作平台提升表达能力
2015-09-10成云雷
成云雷
一、搭建学生喜爱的习作平台
1.组建自由作文小组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分大、小作文。小作文一般是布置一个题日,让学生带回家写,而学生却很不喜欢。
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些改变,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命题,自由撰写,使习作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五人一组,周一到周五轮流写,周末休息,这一改变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的自由习作记录了欣赏云淡风轻、拥抱阳光心情的惬意,也记录了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童年,还记录了彩虹的绚丽、叶落归根的壮美、皑皑白雪的纯洁……
另外,要求学生每次在动笔之前先认真阅读前面的习作,学会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可以要求组内的学生采用“跟帖”的形式对习作进行点评;还可以进行最佳创作小组的评比、最具人气作品等评比。
2.创办《习作周报》
有限的作文评讲课不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同时习作一般的学生也需要一个表现平台,于是《习作周报》诞生了。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我参与,我习作,我交流,我快乐”,为了实现作文的平等对话,我们《习作周报》在教室内成立了流动编辑部,让所有的孩子轮流参与选稿,对于落选的习作,学生编辑必须负责写信,帮助其修改,并告之其落选的原因。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周报”上发表习作,我们还在班级里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让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拜师学艺,努力提高其习作水平。
“周报”刊出以后,为了扩大阅读对象,同时也为了促使学生将“周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孩子们还成立了《习作周报》销售部,开始推销自己的作品了。
3.习作课程与生活接轨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写作与现实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
怎么让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如四年级学习倡议书,我们将习作课程与生活整合起来。学校门前的一条马路,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马路上就特别拥堵,虽然有值日老师维持秩序,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开始思考让学生写一写倡议书,倡议其他家长尽量到指定地点接送,尽量不要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教师不是纯粹地教倡议书的写作,而是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是调查、观察、采访、统计,得出结论。接着研究对策,形成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与写作关联的是:(1)写一封信给家长;(2)写一封信给交管部门;(3)学习范例,学习有关书信、倡议书的范文,了解怎么书写;(4)具体实施。
通过习作课程设计,最后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习得了作文的方法,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搭建习作平台需要依据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原则
习作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发展的规律,逐步从以教师传递和控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走向以师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应与每名学生建立信任、合作、共学的平等关系。
2.依据课标的原则
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写人物,任何人都可以写。同样,只要是自己真实的经历、真切的情感就都可以写,都可以成为表达的对象。这是给学生搭建习作平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3.依据生活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甚至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当然,习作教学仅仅是搭建学生喜爱的习作平台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作文技巧方面进行研究,这些都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