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2015-09-10李荣

考试周刊 2015年76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李荣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新技术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成效性,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科学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等途径,用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自上世纪50年代起,新技术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首要的技术手段非互联网莫属,随之而来的是开创属于互联网的一个时代。无论国内外,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已随着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同时其强大的传播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信息的互换与沟通,改变人类传统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模式[1]。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同样引发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高等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亦受到影响,有利的一面是高等教育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极大丰富,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生不再单调地坐在教室内被动接受知识,高校在教育氛围、教育媒介、信息处理体系等方面,以互联网技术崛起为契机,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的双重变革;不利的一面是目前高校传统教育主体,如管理机制、教学环境、教育职能等依然沿用原有模式[2],没有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容易产生教育滞后、教育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上述问题同样给我国高职院校带来极大困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则尤为关键。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素质和实力日渐攀升,教育媒介逐步实现技术化。到如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方向,即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因此,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良好的教育时效性和教育效果则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何科学利用互联网创新化地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势在必行。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

传统思维模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教育过程单一并重复。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观念已经发生变化,部分学者[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演变为兼具开放性和互换性的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教育模式改变是导致观念变化的重要原因。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自由与个性、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好奇心等行为特征,年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信息的长期浸润下亦会受到剧烈冲击,例如:部分学生的穿着服饰、饮食习惯、言行举止等生活方式趋于西方化,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其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变化;另外,他们面对庞大繁杂的网络信息量常难以分辨其真实性,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影响,则会导致其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出现上述问题。同时互联网教育可以跨越狭义的时间和空间,随时以其海量信息填充教育框架,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使学生和教师拘泥于单调的教育和被教育方式,形成互动交流的网络构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1.2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产生影响

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高职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一般由学生辅导员或者其他教师兼任。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后期,国家、教育部、高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思想政治的教师开始由兼职向专职转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质相应有了显著提升。

在以往教育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需经过教师的甄选和过滤、学习模式也经过预先规划,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先性和教学信息的调控性都是传统教师的优势所在。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却有可能打破这些“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已经使信息资源的交流互换成为现实,推翻教育信息逐级传达的形式。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信息与资源的传播者。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传送的开放化和实时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程度。

另外,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处理现代网络信息的技术和能力。部分专职教师日常工作繁忙,除了承担必要的教学任务,还要担负必要的管理工作和科研任务,无法以较多時间和精力认识和学习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教师和学生相比,能够掌握基本的处理信息技能,但对于更高级的信息处理技术如甄别、筛选、整理、传播则相形见绌,致使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性上得以有效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兼具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育者,才能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如,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2.解决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途径

2.1科学化引导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关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及文化环境方面的特征,依据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和内涵、政治发展需求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4]。这个定义说明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共同遵循教育规律和形式。

在国家层面,应该合理利用各种传媒渠道提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高度,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引导。通过正确的宣传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清楚其意义和内涵所在,以审视并开放的态度对待它,关注传统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的兼容性。

在高职院校层面,应该认真研究互联网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的科学规律,利用教育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充实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新教育模式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引领大学生逐渐接受并体会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2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

互联网以其强大传播的功能影响着社会、文化等诸多环境的改变,其中的消极影响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则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网络信息的来源极广,信息量庞大无比,各种真假信息、不良信息充斥其中,极易使人陷入“网络信息陷阱”中。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高校、师生间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更需要相关国家机构对社会各方力量的筹划整合,形成互联网背景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凝聚力。时至今日,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管机制已成为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路[5],还应该使监管机制在技术层面得到支持,持续性地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机制,努力从不良信息的根源处杜绝危害。

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是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向,是合理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新工具,亦是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力措施,更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开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人民论坛,2010(5):206-207.

[2]朱黎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手段[J].传承,2010(10):80-81.

[3]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马倩.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2):7-10.

[5]刘鹏.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2):138-14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