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5-09-10李焕朝
[摘 要] 职业教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搬普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不合理、教学运行系统存在管理盲区、监督体系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体制的管理对象,通过实行动态抽样检查工作机制、班级管理日志和教师工作日志机制、双线反馈运行机制、定期沟通机制等措施,发展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从1997年开始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本科人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职业类、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2336名,毕业生职教理论丰厚,专业基础牢固,工程实践扎实,在职业教育、工程技术领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生源质量随之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职业教育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照搬普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教师大多从各二级学院聘任,部分教师把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移植到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上。教学人员不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不区分对象,不研究学生,不研究课堂,习惯于普通本科生培养模式。
(二)评价标准不合理
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一些职称高、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而不是教学工作中,把教学工作当作“国家田”,把科研工作当作“自家地”,不在学生身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学生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沿用大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职业教育的学生特长得不到发挥,学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运行系统存在管理盲区
1.任课教师教而不管
大部分任课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对于课后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却很少去关注,存在“教而不管”的现象。一些教师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工作,没有主动了解学生的热情,更谈不上为适应职业教育需求带来的新挑战而主动出击去研究教学管理。
2.辅导员不参与教学管理
辅导员热衷于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内外活动,以社团活动、学生创业就业、班级建设为主,往往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下学习,认为这是任课教师的事,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一些辅导员缺乏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不积极和任课教师沟通联系。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由于辅导员本身缺乏主动意识外,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我们知道,大部分辅导员是一个人带六个班,工作量大,再加上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和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交流专业知识,因而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学习的构架,不能“一对一”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扰。
3.教务管理人员忽视过程管理
学院采用的是二级教学管理系统,将教学任务下达到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安排教师执行教学任务,这样下来任务落实往往滞后两周左右。教务管理人员只重视任务安排,却忽视了过程管理。另外,学院没有按照职业教育类教师的特点选聘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多流于形式,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实践环节考核不实,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较少,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四者之间缺乏相互交流,教学过程管理松懈。
(四)监督体系脱节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职业教育本科生的文化基础略差一些,在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倘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难度,要完成质量保障监控,除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外,必须增加相应比例的督导。现阶段学院实行以抽样检查反馈为主要手段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然而在学院内部,这一督导任务形同虚设,虽然有专门的督导,在开学第一周、期中等时间节点安排专人检查,但也只是仅仅检查了上课情况和学生到课率,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教师教学是否规范,选用教材是否合理,课堂互动性、适应性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等问题。
由于学院教学管理相对独立,专业班级较少,学院依托各二级学院建立督导体系,这套督导体系仅仅对上课情况进行“督导”,不能充分反映教学全貌,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学生考核走过程,教师督查走形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没有督查过,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无法精确记录教学实际情况,对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不能体现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互动。
鉴于以上情况,如何重塑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使他们相互配合,在管理上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动态管理,是学院工作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实行符合学院实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运行体制
(一)明确人才培养体制的管理对象
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是人才培养体制的管理对象。管理对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形成A、B角配合。所谓“A、B角配合”,是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互为A、B角,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互为A、B角,可分为教学管理层、学生管理层、辅导员管理层、监控层等4个层面。教学管理层:侧重教师管理,负责任课教师的出勤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并积极和各专业教研室联系,主动协调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层:负责班级学生出勤、教师教学情况的实时记载。辅导员管理层:侧重学生管理,并及时将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到教务管理层。监控层:以教学管理人员为主,教学督导、辅导员共同参与,侧重对教育教学实时抽样采集,以及资料分析、汇总、反馈、归档。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责任明确、相互配合、有效监控、便于操作的质量保障管理体系。围绕教学质量保障这个核心,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三方相互联动的管理体制。实行班级日志、教师工作日志、教学管理人员动态检查、辅导员跟班等制度。
(二)实行动态抽样检查工作机制
教学监控实施“三回路”,即课前准备、课中检查、课后分析。根据教学需要,实行动态抽查,对学院所开课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出勤情况、教风学风表现进行抽样检查,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进行定期检查;对学生评价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听课帮教活动。
(三)实行班级管理日志和教师工作日志机制
首先是建立班级管理日志。班级管理日志含教学日历、任课教师联系方式、教学情况记录、教材选用、教学环境等。由学习委员担任记录员,全面记载班级教学活动。以周为单元,反馈内容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过程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配备与利用情况;三是学生学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其次是建立教师工作日志。教师工作日志含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日历、教学反思、教学工作总结、学生名单(图像)及联系方式。任课教师利用教师工作手册,详细记录所教班级的教学情况,并及时进行反思。每学期的中期,利用教务部门组织的协调交流会,及时反馈给教务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到学期末写好教学总结,并将教师工作手册交到教务部门存档。
(四)实行双线反馈运行机制
双线反馈运行机制,即教学反馈线和教育反馈线“双线并行”。教学反馈线主要由班级学习委员、教学督导、教务管理人员组织运行。这条线采集教学运行全过程的信息,如教师调课、停课、教学变更,学生实践、实验、企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环境、班风班容的营造,教学设施的使用情况,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的评价,等等。这些数据经过教务部门分析整理后,进入反馈通道,为学院、教师提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一条是教育反馈线,由班长、辅导员、部分教师代表组织运行,主要负责采集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各班平均到课率、班级开展的辅助教学活动,如专家讲座、职业指导课、学习经验介绍会等。这两条线都可以为班级评优、学生评优、辅导员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行定期沟通机制
教务部门每学期召开两次各班学习委员交流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教务管理部门组织召开针对全体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新学期动员会,安排本学期教学工作,介绍各班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情况,并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辅导员介绍班级学生情况,抓好学生动态管理,建立联系方式。定期对教育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判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效果,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
四、初步取得的成效及反思
(一)成效:逐渐形成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
任课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专业知识牢固;辅导员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将学生学习和思想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教学管理人员也回归到正常教学运转之中。整个教育教学落到了实处,实践环节得到了落实和保障。学生的教育实习有专人安排,有专人辅导,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教育教学实习中去,体验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体验到教育别人先教育自己的警觉,体验到“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底蕴,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三方联动,这种机制有效地填补了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教学管理盲区,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辅导员、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相互协作,师生互动性强、交流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能够及时化解,班风、教风大为好转,教学过程实现动态管理、常态运行。
(二)反思:职教师资培养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培养对象和培养方式。生源来自“三校生”(技校、中专、职高),目标是培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
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分析职业教育的形势、政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体会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强化职业岗位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实践环节要占到教学总学时的40%。在培养过程中,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合理应用“理实一体”“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属于定制式培养,技术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任务。职教师资本科生培养的是职业教育师资即未来的教师。这就对培养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培养过程要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全面渗透教育心理学、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等专业教育知识,将教育实习环节落在实处,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张淑光
[课题项目] 2015年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工作研究项目成果之一。(zjgzyj201503)。
[作者简介] 李焕朝(1961—),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