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2015-09-10李金名
李金名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的实施,再新与旧交替的过渡阶段,教材、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应是新的。我认为处于旧的评价体系和新的教育理念中的数学教学,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的的应用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并不是空洞无用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连的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又可以反过来检验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感受到数学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动因-过程-归宿,从而形成对数学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引入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同时,生活需要数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数学去实现、去解决。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如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引入:
师:出示一件商品如一本23元的书,找学生来猜它的价格,老师只根据学生的价格给予“高了或低了”的提示,看怎样才能猜中价格,并能很好地展示“二分法”中的逼近思想。
从以上例子看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素材,大胆进行课堂尝试,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能被激发出来,一定能够让学生树立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数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为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实际背景,这对教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对于每一节数学课都以教材为基点,认真翻阅查看相关资料,拟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看书预习,提出质疑,寻求答案。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前动手,动脑环节。这样,上课时,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问题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可以带着自己还未弄懂的疑难有针对性地听课,将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形成了施教的最佳环境。
四、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要内涵,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主张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强调自主探索。所谓自主探索,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究的主体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究的独立性,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五、教学小节的学生化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处理得当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应将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概括总结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1)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等,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带着收获,带着自信,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六、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情景学习,开放式学习,活动学习,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体验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调查和数学专题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体验数学的乐趣,发掘数学育人功能,通过更多渠道获取信息,通过与家庭、社会的充分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将是一种必然,对学生的要求必然是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以重复性的高强度训练为特征的应考模式将逐渐失去市场,同学之间、学校之间争名次、比分数、拼“比率”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新的学生日常评价体系不仅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且反映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反映学习的结果,而且反映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尝试新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过程评价、家长评价、口试、建立成长记录袋、数学小论文、活动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让更多的人热爱数学、终身学习数学做出努力。
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改革,中国的数学教育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上,提倡“人人学数学,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应当改革不配套的应试制度,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走向,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