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整合—拓展”复习方式优化高三复习

2015-09-10王铭志

中学生物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三复习生物学教学微生物

王铭志

摘 要 叙述了“整合——拓展”复习方式可以保证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广度。“整合——拓展”复习方式包括:小组合作,梳理出微生物学内容;整合内容,确定研究维度;分类处理,各个击破;反思研究过程。

关键词 微生物 高三复习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引言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内容,关于微生物的有关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则比较分散,导致学生对微生物学内容的学科结构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缺乏对微生物学知识的完整把握,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微生物学”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帮助学生获得微生物学的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出微生物学内容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中有关微生物的内容。然后各小组呈现成果,教师将小组总结梳理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由各小组补充完善(表1)。

3 整合内容,确定研究维度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表格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维度划分。要确定研究维度,学生必须对微生物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有助于他们统领微生物学的全部内容,同时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对某一事物的可以沿着“是什么(本体论)”“为什么(认识论)”“怎么样(方法论)”顺序进行认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修正,最终得到比较全面的维度划分(图1):(1) 微生物分类及结构;(2) 微生物的代谢;(3) 微生物的增殖;(4) 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5) 微生物存在的意义。

3 分类处理,各个击破

5个研究维度中,微生物分类及结构、微生物的代谢和微生物的增殖3个维度的内容,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可以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总归纳结,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概念图,由其他小组评价并完善、补充,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概念图。

3.1 微生物分类及结构(图2)

对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真菌、霉菌和蓝细菌的结构,从共同点和区别氏个方面分析。学生不难发现,这几种生物都具有细胞壁,但是细胞壁组成存在差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植物的细胞壁一起分析。通过比较,学生对微生物的特有结构更加明晰。

3.2 微生物的代谢(图3)

关于微生物的代谢,教材中对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代谢过程叙述较多,学生能够将这两种微生物的呼吸类型迁移到其他微生物,但是对于不含线粒体的原核生物的需氧呼吸场所存在迷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做适当解释,从而使学生明确原核生物需氧呼吸的场所是在质膜。学生对于缺乏叶绿体的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也存在迷惑,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并具有相应的酶,可以帮助蓝细菌完成光合作用,其光反应的场所就是其含有光合色素的质膜。通过这样的拓展和说明可以消除学生的概念漏洞,丰富其知识背景。

3.3 微生物的增殖(图4)

学生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关键是要理解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然后播放噬菌体繁殖的动画的顺序,帮助学生明确此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其他病毒是否也是这样繁殖的,从而引出逆转录病毒。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病毒的繁殖方式,增加对不同病毒各自特点的认识。

对于逆转录病毒,教师可以呈现HIV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过程的动画,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人类DNA上的过程。这样的基因重组过程可以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相联系,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一条链被水解,另一条进入R型肺炎双球菌,这条单链DNA会与R菌肺炎双球菌核染色体的同源区队配对形成一小段杂合DNA区段,R型肺炎双球菌进行染色体复制,于是杂合区也得到复制,最终R型菌转化出S型肺炎双球菌(实为具有荚膜的R型菌)。然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说明和解释。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一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知识缺失对学生思维成长不利。教师通过提供材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肺炎双球菌这种自然状态就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具体机制,从而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因工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的能力。

概念图提供了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联系和扩展,形成知识间的更为广泛联系,构建起更为复杂的关联。

3.4 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利用大肠杆菌研究DNA复制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思考并总结:选择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实验材料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繁殖快、操作方便、成本低等角度,总结出选择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生物学上还有那些常用实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总结生物学中常用实验材料及其对应的实验。这样的关联式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实验材料形成整体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材料的选择对于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3.5 微生物存在的意义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回答微生物存在的意义有哪些,然后提示学生将这些意义进行整理归类,引导学生从3个角度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意义:物质循环角度;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人类的研究价值角度。

通过角度划分,学生可以更为清晰的明确思考角度,保证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4 反思研究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微生物学的整个研究过程,总结如何进行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得失,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与他人分享。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经历过的研究过程,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体验。

5 结束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三复习应然的价值取向,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科整合式复习可以覆盖微生物学在高中阶段的全部内容,实现了复习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拓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向。“整合——拓展”式复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微生物学的整体概念框架,并对以往存在的迷惑的方面在相应的知识拓展中得到了解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了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小红,黄志坚.把握整体性教学原则 优化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J].生物学教学.2015,(4):34-35.

[2]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三复习生物学教学微生物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红树林微生物来源生物碱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对垃圾渗滤液中胡敏酸降解和形成的影响
构建有效的中职高三语文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