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微课课堂中的“好声音”

2015-09-10林吉

考试周刊 2015年70期
关键词:好声音微课教学小学数学

林吉

摘    要: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资源为教学服务,更要细致地聆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声音,这是贴近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真正需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的学生“声音”为切入点,联系教学实际,从“微预习”、“微情境”、“微课练”、“微反思”等方面谈谈如何通过聆听学生鲜活跃动的声音,更好地感知、切近、指引学生的学习,在积极捕捉有益的教学信息中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    学生声音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罗列、展示教学微视频等资源要素,而应该在灵活组织与有效呈现微课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聆听他们的声音,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创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经历、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

一、善导“微预习”,倾听质疑的声音

自主学习、善于质疑是学生的内在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资源条件,巧妙设计形式新颖、精简有趣的“微预习”(包括预习微视频、预习任务单、预习小练等),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预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积极发现、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主要是在高年级进行。特别针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的一定的记忆能力和关联能力,对许多新鲜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于是,笔者尝试借助“家校QQ交流群”,有选择性地把精心设计的短小精趣的“微预习”视频、预习单、预习小练等资源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结合预习要求开展自主预习,尤其注重鼓励学生能从预习过程中提出学习困惑、疑难或是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前,教师就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个6分钟的预习微视频,从温习已学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图形(如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等方面做了着重展示;同时把配套的预习单和预习小练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要求学生做好自主预习。学生在微视频中形象的flash动画效果和生动的旁白氛围烘托下,轻松完成了预习任务。但是,当教师上线查看学生的预习反映情况时,却发现已有好几个学生的留言。如刘研同学提问:“老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那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高来剪呢?任意剪可以吗?”张晓励同学则问道:“老师,任意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对吗?”还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您好,看了视频,我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不很理解,怎么办?”……学生的质疑声音,正体现出他们在预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这为第二天将要开始的新课教学做好了铺垫,为他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做了充分准备。可见,微视频是形象动态的,学生学习思维是跳跃丰富的。教师应善于设置“微预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努力让质疑的声音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常态之声。

二、善设“微情境”,细听独到的声音

笔者主张在教学中创设“微情境”,即注重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他们参与实践活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互动活动(游戏、舞蹈、音乐)等各种场景作为情境的主题,利用媒体技术设计成简短的微视频,适时适地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用心体察、细致听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独到的声音,或是他们富有个性的见解和看法,或是对同学精彩表现的由衷评价等,从而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体验“微情境”、快乐释放“微声音”的舞台,让他们都获得出场、出声、出彩的机会。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笔者积极设计了生活化“微情境”视频资料,并以巧妙设置问题指引学生内化、迁移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展播“水蜜桃大丰收啦”微视频,描述了暑假时学生张兴旺邀请他的几个同班好朋友一起参加家乡的“水蜜桃节”丰收节庆活动,现场呈现了如火如荼的采摘场景。3分钟视频之后,教师插入flash情境展示,并以旁白辅助,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张兴旺总共摘到了20个水蜜桃,要求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想一想,可以放几篮啊?”学生利用竖式计算后很快得出了答案:“可以放5个篮子!”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此时余数为多少啊?”“0!”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教师问道。有一个声音在学生中响起:“表示OK啊!说明他们顺利把所有桃子都分好了。”课堂上立刻响起一阵欢笑声,大家都为他的回答喝彩,都很好地理解了“20除以4等于5”完全整除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又把问题转化为:“假如张兴旺同学总共摘到了25个水蜜桃,大家能自己设计问题吗?要求是每个小篮子各放几个?可以放几篮,并且还有剩余呢?”学生在新的问题指引下纷纷设计起来。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设计:“每个小篮子各放4个,可以放6个篮子,还有1个桃子剩余。”还有学生设计到:“总共放7个篮子,每个小篮子各放3个,还有4个剩余”……这样,教师巧妙通过问题转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使他们在变式学习中链接了新旧知识,很好地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余数”概念的理解。

可见,教师积极利用富有生活趣味的“微情境”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问题教学和变式教学,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由已有的生活体验迁移入数学的学习中,使他们密切地把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进一步培养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善制“微课练”,聆听错误的声音

在数学微课教学中,教师坚持在学生认知的矛盾焦点或疑惑处适时设置“微课练”,能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训练;同时用心聆听、捕捉训练中的“错误的声音”,积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益于课堂的再生资源,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设计的“微课练”主要是与课堂问题探究主题相关的随堂测练课件(微视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四则运算及运算规则之后,适时设计并展示了“微课练”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某校小学要举行全校期末考试,需要各个班级统计好课桌椅的数量。其中,四年级(2)班有学生单人桌13张,双人桌17张,请问这个班级可以坐多少位学生呢?”围绕这一相对简单的两步计算的数学题目,教师在巡视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时,发现他们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还是发现了个别学生的错误。于是,教师不动神色,而是特意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要求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一个学生展示时,他说出自己的答案:(13+17)×2=60。同学们都认为他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微笑地问道:“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解题啊?这(13+17)表示什么呢?再想想?”经过教师的在旁点拨,他明白了是自己粗心大意而犯了错,因为他把班级里的课桌椅都当成是双人的。到了第二个学生,他展示了答案——13+17×2=60之后,不少同学也认为是错的。他感觉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你能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吗?哪儿出错了?”教师在一旁指点,同学们在下面积极配合。他稍作思考,立刻明白了自己没有正确应用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的错误原因。到了最后一个学生上台,列出了自己的答案:13+17×2=47,同时还清晰明了地说出了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规则,大家对他精彩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的声音”往往是课堂教学中宝贵的可利用资源。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精选难易适中的问题,借助设计“微课练”,指引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并积极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引导纠错悟错中正确理解数学演算,实现更有效的释疑解惑,促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错误中发展思维、求得进步。

四、善引“微反思”,静听交流的声音

“微反思”作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创设有效的反思途径,如课堂小结、课后自省、单元自查、考后小思、学期总结等,引导学生做好反思,特别鼓励学生尽情释放所思所想,在互动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同时,教师积极搭建和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条件(如家校QQ交流群、微信、班级微博、班级学科主页等),静听交流中的声音,捕捉交流中的精彩,收集素材并摄制成微视频,引入课堂教学,与学生共享。

如,在六年级上册《方程》单元教学完成后,笔者适时开展了单元复习教学,从“数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问题、对比训练”等环节指导学生进行了较全面的复习,并在“家校QQ交流群”上传配备了同步的“微课练”,让家长积极督促学生做好复习后的巩固提升。后来,通过跟踪发现复习成效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于是,笔者改变思路,积极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寻求有效复习的方法。在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完成时,先不急着复习,而是利用了“家校QQ交流群”的便捷条件,与各位家长积极沟通,倡导开展“一家一视频”的“微反思”评比活动,活动的要求是:(1)家长先让孩子说一说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如收获、困惑、疑难、想法和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情况;(2)家长也来说一说“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表现,注重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也可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建议;(3)家长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如手机、IPAD、数码相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把说的话录制成3~10分钟不等的视频,并上传到“家校QQ交流群”,与各位家长共享,相互交流家教的心得体会;(4)数学教师协同班主任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精心筛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精神鼓励和荣誉嘉奖,特别对一些家庭提出的富有共性又具典型性的反思,将其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评比活动开展后,引起了家长的积极反应和支持,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学生也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学习心声。在此,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微反思”听取学生、家长交流的声音,更好地促进了新课教学或复习教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流露出的各种声音就是真正的“好声音”,是有助于他们学习、进步、发展的有益资源。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各种有效的微课形式将为教师更便捷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和愿望提供良好支持,也将日益发挥着服务学生、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5(05).

[2]张艳.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1).

猜你喜欢

好声音微课教学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