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创造性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15-09-10钟满华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教材思想品德道德

钟满华

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新教材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特别是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彻底扬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材说教型、灌输型的方式,代之以活动型、问题型、案例型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要顺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学生德性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与实践,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离开学生的真实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试卷上的高分可能是行动上的道德矮子。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材少有“应该如何”的教导,而把学生真实的体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案例、情境把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冲突中感悟、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或给学生一些“亲历的感觉”、实践的机会,使其在体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及行为,具体方式有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等。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道德体验的机会。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使其扮演一定角色,在剧情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生活教材,挖掘更多生活化资源

随着课改步伐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新,教材操作性更强,教材和学生的联系比较密切。教材革新给教师带来更多自主时间,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材内容逐渐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相符。简单地说,教师既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教学时应树立新的教材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使学生关注生活,更深刻理解文章。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是学生对生活有领悟,对生活有认知及体验,他们能够根据生活实例,联系实际课程学习,运用课程知识解读生活现象。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考方式,然而从侧面看这些经验是进行思想品德建设的有利因素。教师备课时可以深入思考学生一般会有哪些生活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作为教学基础。而且,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理解思想品德课程,更能理解透彻。课程学习具有挑战性,学生都想尝试,都想从课程学习中获取新知。

4.课堂提问要有灵活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进行了课堂教学预设,认为提问起点比较低,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不语、思维受挫。为了降低课堂提问的沉默率,教师必须调整课堂教学提问预设,转换提问角度或问题种类,改变问题层次,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具有灵活性,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掌握程度,当学生答不出或者答案偏离预期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思维状况动态地生成新问题。教师可以适度点拨,提供必要帮助;也可以适当转换角度提问;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投入,则学生的主体就难以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动态,提高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课堂环境的多变性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做到“灵活”,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5.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摆正教师位置,实现师生平等

教师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给学生思考。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后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都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6.评价孩子──要有赏识度

首先,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有位老师接手每一届新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一个座右铭——行守谦勤,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谦虚勤奋、志趣高远的人,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等到有一天机遇忽然降临身边,他们会自信地说:我有以待。他还告诉学生:“我将和你们一起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会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这样,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眼睛里读出了关切、期盼和信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目标;爱拼才会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是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暖流,它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唤起孩子对生命的自信与热爱。

其次,赏识学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迹的出现,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努力。如果目标过高,则会使学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标过低,则会不感兴趣。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阶段性目标,并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使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得到一次进步。让学生持续地保持获得成功的自信心,他们会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成功。

7.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就难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难以实现课程改革的预定目标。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图书、报刊、照片、图表等文本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图书馆、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博物馆、文化馆等实物资源,以及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上,发生于每年每天。教师要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捕捉、整合、创造课程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音像资源和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新教材思想品德道德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