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牵手”与“放手”的思考

2015-09-10蔡旻璋

考试周刊 2015年70期
关键词:牵手放手语文课堂教学

蔡旻璋

摘    要: 语文课要充分展现“牵手”与“放手”的美丽,但不是无序地乱“放”,只有合理地处理好“牵手”与“放手”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牵手    放手    教学思考

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教师是无法取代的,否则必将事与愿违。如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牵手”与“放手”的教学艺术。所谓“牵手”,就是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而所谓的“放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课文中有关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失败的教学片段案例: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用左手摩擦右手,然后攥起右手然后放开,看有东西吗?

生:没有。

师:这就对了,这就是游戏,童年的鲁迅也喜欢游戏,今天我们就一块看看鲁迅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从百草到三味书屋》。

师:假如童年鲁迅邀请你到他家做客,并和你一同浏览百草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后和同桌讨论,然后四人一组交流。

生1:我选择冬天去,因为可以玩雪并且能捉麻雀。

师:好,现在我考考你,在百草园里怎么捕麻雀,不准看课本,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方法行不行?

生1:用一截木棍支起一个筛子,在筛子下面撒些谷子,用绳子拴着木棍远远地拉着,看到麻雀走到筛子底下,一拉就能罩住麻雀。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行吗?

生2:应等雪下得大一些,麻雀找不到吃的时,扫出一块空地,放谷子太浪费,用秕谷就行。

师:经过这两个学生的合作同学们这地方好玩吗?

生(齐声):好玩。

师:对了,这样好玩的地方就叫乐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只是没能够像作者那样记下来,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我们现在来试一试。请大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进行仿写。

生:不必说绿绿的草坪,也不必说火红的鲜花,单是五彩的花坛就有无限的美景。

生:不必说秀丽的玉女峰,也不必说清澈的九曲溪,单是色彩斑斓的万春园就让人们流连忘返。

生:不必说我们班的胖余,也不必说我们班娇小的王红,单是我们班的小雨就让老师烦透了。

师:哪位同学起来评价?

生:张峰描写的景色好。我喜欢。

生:李俊写得真实,也好。

师:三位同学的句子都很通顺,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黑板的句子和课文的句子是不一样的。

学生:(看书,疑惑)……

师:那请大家朗读一下,便朗读边思考。

学生朗读,面有疑惑……

实录的情况:导入是成功的,因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类似的体验,重新感受了生活,所以参与是积极踊跃的、兴趣盎然的。教师完全可以“放手”,借助学生参与的热情深入文本,让学生在水到渠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可是我的节外生枝要求学生进行句子仿写,没想到绝大多数学生遇到了困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疑惑,反映了学生对文本的不理解。

从理论上说,仿写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深入。学生只知道“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群中的三个分句是描写景色的,却不知道三个分句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整体到局部。结果仿写中,只会堆砌“美景”,忽视语言的逻辑关系,造成学生产生疑惑。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牵手”与“放手”的时机没有处理好。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学。我忽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人为地加快学生阅读文本的速度。课堂上,引导“这样好玩的地方就叫乐园。我们同学们都有自己童年趣事,只是没能够像作者那样记述下来,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之后,应该补上“那我们先读读作者对那段美好生活的回忆吧”。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牵手”与“放手”呢?

一是“牵手”与“放手”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与原有知识水平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然应该由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迈动自己的脚步,走出自己的脚印。但是,朝哪个方向走,走到什么地方,却应由教师“牵手”——指引点拨。也就是说,在学生分析与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思维导向,否则,学生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与那个要到达的境界背道而驰。

二是“牵手”与“放手”要做到心中有“数”。

“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吃透教材,二是要吃透学生。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充分而且深刻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把握课文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各个段落层次的突破点。教师只有对教材掌握到这个“数”上,引导才能准确得体,问题的设计才可能恰如其分地揭示课文的知识内容,否则引导就可能走向歧途,问题设计就可能不着边际。所谓吃透学生就是要充分细致地把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原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水平与特点。

三是“牵手”与“放手”要做到科学、系统。

每一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都应该是一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链。“牵手”与“放手”要科学、系统,从而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到达理想的境界为止。

在时间上要“放”。即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放手学习。学生自读自悟时,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少问,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一定不讲。有了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有基本保障。

在空间上要“放”。教师不以各种形式挤占学生的学习空间,把空间还给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是以讲,就是以“问”挤占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在空间上“放”,要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的做法。要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每篇课文都设计一两个有整体性、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感悟。有了思维的广度,才能有思维的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必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教学《故乡》一课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解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及其原因”这个问题,其思维理解的空间必然广阔。

在学习方法上要“放”。即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搞“一刀切”,更要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此,其认知的方式方法必然各有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而且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教师提示:“你们想用读的方法学就可以反复读,在读中领悟;想抓住词语分析,就分析理解;想边读边把人物的特点表演出来,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此,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语文课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死板的,要充分展现“牵手”与“放手”的美丽,但语文课也不是无序地乱“放”,只有合理地处理好“牵手”与“放手”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能把语文课上得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语言文字报刊社,2014,11.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15,3.

[3]福建教育.福建教育学院,2014,12.

猜你喜欢

牵手放手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合”乐而“不为”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