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我之忧
2015-09-10曹科花
曹科花
现在新课程改革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对新课程改革各人看法不一,很多家长误认为新课改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一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素质降低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一种流行,也绝不仅仅是在赶时髦。其实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含义吗?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精神,进一步推广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就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改革谈谈体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新课改势在必行。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首先必须承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认可,特别是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多了,学生提问发言的多了,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课堂“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课程得到开发,教师专业得到发展,评价体系在逐步形成,应试教育在向素质教育转变。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一些不容否认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推进,甚至让新课改走入误区,使课改的预期与实际效果存在明显的落差让新课改渐行渐远。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能得到教师的重视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在量上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独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学生的情感教育容易被教师忽视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3.教学准备得不到充分保障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且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相当缺乏,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课堂“机智”有所欠缺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机应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就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5.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总之,时代的进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完善。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步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