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待优生心灵的钥匙
2015-09-10孙小伟
孙小伟
(教育案例)
待优生是一个令大部分教师头痛的群体,他们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或是不遵守纪律。总之,他们让许多老师烦恼不已。其实,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们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表扬,渴望成功。所以帮助待优生重新找回自信,找回学习的动力,把握打开待优生心灵的钥匙,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一、转变,从心出发
1.教育过程
小琪一直以来因为智力稍差,成绩比较落后。她性格内向,比较自卑。课堂上,发言声音较小,或者站起来不发言,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是一个典型的智力型待优生。
有一次,我决定找她谈谈。我知道她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这次谈话的目的是想解除她对老师的防备,卸下成绩不好的心理负担,重新燃起学习的希望。于是放学后我把她留了下来,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当时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她低着头看着鞋子,仿佛犯了错误一般,一言不发。我态度温和地告诉她,在老师眼中好学生的标准并不仅是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也是好学生,因此你也是老师心目中不错的学生。相比班级中个别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不完成的学生,她确实是一个极少让老师头疼的孩子。她抬起头,看着我,好像不太相信。我接着告诉她,学习成绩不要和别人比较,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要是有进步了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所以不要放弃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许有一天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超越了别人。说完这些话,我从她眼中看到了学习热情重新燃起。
后来,课堂上我经常找她回答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相比一些课前没有准备的同学,她的回答非常准确。课堂上默写小练习正确率提高了很多,由此她重拾了学习信心。
2.案例分析
待优生主要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二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或多或少地造成不良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待优生当成“坏学生”,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努力改进的积极性。待优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待优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待优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转变,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1.教育过程
舟舟脑子反应较慢,在学习上总有自卑心理。上课时总喜欢做小动作,同学们也常欺负他。
连续几次默写,成绩都很不理想。此后,他上课更不认真听讲了,仿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决定从培养他的非智力因素入手,时时处处关心他,让他感到老师十分喜欢他、亲近他,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消除心理压力;同时,在课堂上多给他机会让他回答问题,锻炼他,培养他自信、大方的个性。从此,他变得开朗活泼多了,不懂的地方经常问我,课间我抽空对他进行学法指导,让他根据自己的能力先重点学自己较感兴趣的科目。课堂上只要他回答对问题,我便及时表扬他,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大增,在学期末的期终考试中他考出了八十几分的成绩。
2.案例分析
待优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渴望成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待优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待优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待优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待优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及时了解、掌握待优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赢得待优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三、转变,不能急于求成
1.教育过程
小龙单亲家庭,父亲忙于生计,和爷爷一起生活。学习基础较差,更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的学生才是真的让老师头疼的。因为学习基础差,他已经有了厌学心理。在家中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很难养成,所以他就成为我们班问题最大的学生。与他的谈话,和风细雨的,暴风骤雨的,不知进行了多少次,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有一次,我按照惯例把学生的作业批改完,再把他们的作业分成需要表扬的作业、普通的作业及需要改进的作业。突然发现他的作业已经很久没有在“需要改进”的作业中了。我恍然大悟:他的作业虽然没有优秀到需要表扬的程度,但已经由过去经常被点名要求作业需要改进,提高到了和大多学生差不多的水平。
于是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呢?于是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特别表扬了他,他是唯一一个作业算不上最好的,但进步是最大的学生。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低着头腼腆地笑了。后来,他告诉我,他现在每天都坚持认真完成作业。我发现他懂事了,只要假以时日,成绩还会有更大进步。
2.案例分析
对待优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待优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待优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待优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对象应该有不同要求,对待优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订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对待待优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都要善于发现,也许因为我们急于求成,反而会伤害他们要求进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