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会话中的话轮转换及其特征分析

2015-09-10荣子英

考试周刊 2015年73期
关键词:英语会话

荣子英

摘 要: 话轮是英语会话的基本单位,话轮的构成成分多样,其转换机制和支配话轮转换的策略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将归类区分话轮的不同类型,并探讨分析话轮转换机制的特征及其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英语会话 话轮 话轮转换

1.引言

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认知越来越深入,语言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和日常会话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话轮作为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塞克斯等人于1974年提出的理论概念。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塞克斯等人虽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turn-taking model),但并没有对话轮进行界定;一是只用话轮和反馈项目这两种形式,并不能概括人们在会话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语言形式。那么,英语会话中的话轮有哪些形式?如何与其他语言形式进行识别和区分?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2.话轮的定义和类型

话轮的概念在由塞克斯等人提出后,其定义十分不明确,之后国内外不少学者试图对其进行界定。哈里斯(1951:14)把话轮定义为说话者持续说的话语,在其说话之前、之后都以沉默(silence)为标志。但在日常会话中,会话参与者总是试图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话轮就会叠加。哈里斯对话轮的定义太过清晰,而很难计算出话轮的存在。埃德蒙森(1981)提出话轮是说话人在会话中任意时刻的说话机会,是说话人所说的话。他的定义虽然清楚了一些,却忽略了会话的结构。如今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话轮界定是由我国学者李悦娥和范宏雅给出的,她们把话轮界定为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的信号为标志(李悦娥,范宏雅,2002)。

尽管学术界对话轮的定义有不同的声音,但对于话轮的构成成分,大家的观点还是一致的。塞克斯(1974)的话轮转换理论指出话轮是由不同的语言单位,如单词、短语、从句、句子等构成的,至少对于英语这门语言是这样的。也就是说,话轮可以分成由单词构成的话轮,由短语构成的话轮,由从句构成的话轮和由句子构成的话轮。

根据话轮的语用功能,又可以将话轮分为:相邻对(adjacency pair)、预示语和结束语。相邻对指的是两个会话参与者一前一后各说一次话所构成的一对语段。一个相邻对就是两个说话者紧接相邻所说的话语段。前一人的话语是始发话,后一人的是应答话,前者预示着后者的出现,这是会话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预示语是说话人在发起某一语言行为之前,为了试探对方或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发出的语段。如当说话人要发起邀请或请求时,受话人是可以接受或拒绝的。那么通常情况下,说话人在此之前往往会使用预示语的话轮结构探听对方的意愿,以免在发出邀请这一言语行为之后出现不符自己心意的应答语。结束语则用于会话的结尾,往往是一些比较程式化的语言。一般来说,会话的结束是在会话参与者共同协商下实现的。当会话参与者认为会话达到了彼此的会话目的之后,就会发出结束会话的信号,这样就不会使会话结束得太过突然而使他人感到不适。

除了以上所说的话轮类型以外,笔者认为一个语篇中的任何话语,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反馈项目也可以构成一个话轮。反馈项目是会话中受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所做出的反应,是会话不可或缺的构成成分。英语会话中的反馈项目分为非语言性反馈项目和语言性反馈项目两种类型。非语言性反馈项目包括手势语、点头、眼神凝视等,而语言性反馈项目分为:(1)非词汇类反馈项目,如:ah, eh等;(2)词汇类反馈项目,如okay,alright等;(3)短语类反馈项目,如that’s ok等;(4)感叹语类反馈项目,如oh, my god等;(5)感叹-质疑类反馈项目,如What? 等。在会话中,反馈项目作为话轮的构成成分,是当前话轮中受话人发出的夺取话轮的信号。

3.话轮转换机制及其特征

塞克斯的话轮转换理论包括话轮构造部分(turn-construction component)、话轮分配部分(turn-allocation component)和话轮转换规则(turn-taking rules)。话轮转换规则指的是一系列话轮控制的策略,包括话轮的产生、保持、放弃或夺取及反馈。话轮的产生涉及发话人的选定,一般分为指定发话人、发话人自选和完全自选三种情况。话轮的保持指的是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对话轮的把持。话轮的夺取则涉及插入、打断和话轮的重叠(overlap)等情况。

英语日常会话是在发话者和受话者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它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互动式的信息交流。在正常的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和受话者需要不断转换彼此的角色,轮流发话。而且这种转换是有规律的,比如在A对B的会话中,大致是以A-B-A-B-A-B的方式进行的。会话中的话轮转换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话轮转换除了依靠言语形式实现以外,还可以借助于非言语形式,如肢体语言及语境因素等。肢体语言在话轮转换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会话参与者都可以使用打手势或眼神交流的方式来保持或夺取话轮。日常会话中的话轮常常出现的“重叠”及“沉默”的现象,增加了话轮转换的复杂程度。此外,话轮的大小和会话长度都是可变的,会话参与者也可以使用各种话轮分配技能推进会话的展开及结束。

4.结语

话轮及话轮转换与语言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话轮的分配与转换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何时及如何指定发话者,何时及如何娴熟地进行话轮转换是交际能力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活技能。会话中的个人在观察话轮进行的同时,还要判断夺取话轮的时机,还要考虑一旦拿到发言权该如何保持和放弃话轮等。对话轮转换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对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和日常会话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W·埃德蒙森.口语语篇:一个分析模型[M].伦敦:英国朗文集团,1981.

[2] Z·S·哈里斯.结构语言学[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1.

[3]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塞克斯,等.会话中话轮结构的一个简单系统学[J].Language,1974.

猜你喜欢

英语会话
英语会话一则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小议英语会话中的语用原则
刘娜: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耿方海: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せ于多维目标的英语会话教学实践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英语会话教学
中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