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毛泽东诗词经典,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

2015-09-10张雪瑜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诵读语文素养

张雪瑜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毛泽东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风格绝殊,学生大量诵读,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资源和途径。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诵读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可见新课程理念对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诵读毛泽东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毛泽东思想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诗人贺敬之曾评述:“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毛泽东诗词视点高,气势宏,想象奇,在当代独树一帜,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文学资源。诵读之,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还可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

一、挖掘毛泽东诗词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诵读毛泽东诗词,鉴赏诗中的形象、意境,领略伟人的胸襟和气魄。毛泽东诗词中的形象多是积极向上的,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虽俏丽但不争春,是报春的使者,送来春的讯息,当寒冬逝去,春花烂漫时,梅花则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笑,这一形象是何等坚贞美丽,读之可以感受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培养学生的骨气和人格。又如《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问天,但让人感受到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诗人形象。

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博大,气势恢宏,往往不经意的描写就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显示伟人的胸襟和气魄。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诗人用“千里”、“万里”两个词就描绘出北国万里山河冰封大地、瑞雪纷飞的景象。一个“望”字把雄伟的长城、滔滔的黄河、绵延的山脉、突兀的高原尽收眼底,以如此轻松简洁的笔触展现出如此博大壮美的境界,诵读之,怎能不为诗人的博大胸襟所折服?又如“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诗句的描写,视点高远,场面阔大,气势磅礴,显示诗人气魄之豪迈。

2.诵读毛泽东诗词,体味诗中明丽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毛泽东诗词中有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好一幅生机勃勃,万类活跃的美丽画卷。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由衷关怀。

毛泽东笔下的景物色彩明丽,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白浪滔天”、“红装素裹”、“万木霜天红烂漫”,还有“苍山”、“黄花”、“红雨”、“青山”等,使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新美如画,反复吟诵,激发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3.诵读毛泽东诗词,体会丰富的人生哲理,收获宝贵的人生启迪。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人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新的总要战胜腐朽的,正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诗词还有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比作“细浪”“泥丸”。《游泳》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困难在诗人的笔下是何等渺小,战胜困难是那样轻而易举,这是怎样的豪壮、乐观?

还有诸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等诗句都蕴含人生哲理。反复诵读,能在学生的心中不断地反刍、发酵,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健全人格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诵读毛泽东诗词,领略毛泽东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1.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竹齐努力”,作者巧用拟人,想象奇特:白云怒不可遏要冲下高山,草木也奋勇杀敌。《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奇想突出,堪比李白的“推倒黄鹤楼、捶碎鹦鹉洲”。《十六字令三首》中“刺破青天鄂为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更是集比喻、夸张、拟人于一体,形象地表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又如《七律·长征》中,把“五岭”、“乌蒙”当做是“细浪”、“泥丸”有意夸张,缩小视觉比例,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2.毛泽东诗词经常引用典故,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大大拓展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范畴。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诗人用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形象喻示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共反革命的政治形势。用神话传说中的鹤去楼空表现词人对国民党政府已由过去的革命政府变为反动政府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虑。

毛泽东诗词用典却不显艰深晦涩,反而使诗歌更显生动形象。如:《七律·答友人》“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诗人化用古代湘妃滴泪成斑竹的历史传说,展示湘妃和斑竹的形象,描绘出一幅仙女下临人间色彩缤纷的图画。诗句没有因用典而生涩,反而使诗歌画面清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毛泽东诗词中还常化用古人诗句赋予新意,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作用。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使人能产生联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化用李白诗“欲上青天揽明月”,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境界。这样的诗句,学生诵读多了,自然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毛泽东诗词韵律讲究,平仄协调,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读之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以《七律·长征》为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

……

这首诗韵律整齐,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平”声声调悠长,“仄”声声调险仄,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宛如乐章,把汉语声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总之,毛泽东诗词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气势磅礴、风格豪壮、韵律整齐,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大量自主长期地吟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毛泽东诗词.

[2]刘年喜,赖勇.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优美[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3]网络文章.浅谈古诗词诵读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4]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诵读语文素养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