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化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5-09-10柳娜
柳娜
摘 要: 多元智能化理论自提出以来,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多元智能化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多元智能化理论 初中语文 教学启示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模式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多元智能化理论在其中贡献不小。多元智能化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确保智能不同学生共同进步。
2.多元智能化理论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著作《心智的结构》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该理论提出后,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为教学改造注入新的活力。加德纳认为,智能是生物的一种生理潜能,如果生物的某种能力被认为有价值,这种能力就可以判定为生物智能。其将人类基本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掌握运用能力、逻辑能力、空间位置感受能力、音乐感受与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观察能力。虽然人类的智能很完善,但不同人之间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现并正视学生的智能差异,针对学生的智能差异进行培养。
3.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化理论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不仅可使教师的教学策略更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更多样化,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1增强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智能水平是不同的,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会因人而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多元智能化理论,根据学生智能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通过平时对学生的理解,在课程开始之前,根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其中,喜欢交流的小组可以让其在课程开始前与同学交流分享对春天的认识;喜欢摄影的小组则可以让其拍摄一些春天的图片作为课件素材,每一个小组之间又根据学生特点细分任务。这样,学生在单独完成任务的同时,协作能力得到增强,多元智能进一步成长[2]。
3.2促进教学目标多样化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学习思路单一,进而难以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还要注意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具体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针对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如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可根据作者的心理变化和课文高潮起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对课文进行叙述,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有效应用,还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开展。初中生具有个性化特征,智能差异明显,有的学生音乐感受能力超常、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好、有的想象力丰富,如果采用统一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学习空间,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如学习课文《荒岛余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主人翁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也可让学生把自己设想到荒岛上,并写出荒岛生存的心理活动。这一环节完成后,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主人翁荒岛生存的结局,这样一来,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3.4促进教学评价的立体多样
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能指导教学活动开展。传统教学模式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的确能测试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形式过于单一,忽略学生其他智力能力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学生应该多方面进行,不仅评价其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体育等智能。教学实践评价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综合评价学生的总体智能,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4.结语
多元智能化理论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师要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正视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尊重其智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存玲.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情景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3,10(6):89-90.
[2]吴从文.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4,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