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问题诊断”

2015-09-10李宁吴宏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5年8期
关键词:分管领导校本教研

李宁 吴宏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与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从表面上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部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也成为制约校本研究深入发展的瓶颈。且长时间以来,因为不能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控制,任其蔓延,致使校本教研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其结果是某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没有促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其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自缚了手脚,制约了学校的教研活动。

一、校本教研活动目标模糊

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什么”,但是长时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组织者往往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缺乏整体规划,要么零打碎敲,“东扯葫芦西扯瓢”,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要么轻描淡写,浅尝辄止,难以深入,让教师难以辨清活动的真正意图,把握不了其生长点或着力点。以下案例可见一斑。

典型案例:错位

这个学期,从一开始,学校就倡导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充实到课堂中去。虽然学校对这一理念也有过相关的解读,但大家还是懵懵懂懂,即便如此,教师还是能够“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地做出尝试。一段时间后,“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是风靡学校,走进了每个学科的课堂里。因为按照惯例,每一学期,学校对教师的目标考核,都会涉及课堂教学,通过组织评委,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进行现场评议。在大家的心目中,学校既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这一项肯定会是其中最主要的评价指标。谁知,结果却令大家很沮丧,事实并非如此。以下是当年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我们当时不知道制定评价标准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是实在觉得这份评价表有些叫人大跌眼镜!这份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与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出入,也就是说这份“课堂评价表”不能评价出教师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情况。

以上案例,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应该说,鞭炮齐鸣,什么工作都想做好,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有时候,如果学校管理者工作思路不清,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面面俱到,但往往就会出现工作导向不明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所适从或者顾此失彼的局面。案例中,本来学期初确定的课堂授课重点是推行小组合作,但从评价标准来看,却未能将工作重点充分体现出来,结果就会导致教师在具体工作中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混乱

一些学校组织教研活动“轻过程”,也是造成校本教研无效的主要原因。一项活动开展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活动过程的组织。如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拿捏得准确、到位,必然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忽略过程,则只能是空穴来风,不可能有任何收获,而且,还可能对全局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典型案例:从头再来

今天,我们组织了一次课例研讨,目的是探讨一下“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事前,学校责成同事张X执讲的课文题目是“心灵上的百合花”。全校除了分管学科的领导之外,还有17名语文教师参与了听课。不曾想到,这节课可能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总之,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课堂上教师的使用情况,都让人觉得有些不给力。同事之间,自然不会说三道四,但分管领导却有些恼火。不仅把张老师的课说得一无是处,而且我这个教研组长也难以幸免。一阵暴风骤雨过后,分管领导重新做了决定:课要重新讲,不过在下一次讲课之前,教研组全体教师,要组织集体备课。张老师似乎觉得有些委屈,低声嘟囔着:“一开始这样不就好了,免得再费这二遍事。”分管领导也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你弄好了,何必那么啰唆,费那个劲!”

省略应该有的教研活动过程,目的是想不费劲,结果却费了更大的劲,耗时耗力耗心。我们不得不替那位教师叫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重用,那位教师肯定是会尽心尽力的,但能力有大小,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无可厚非的。倒是那位分管领导要好好反省一下,且不说这么重大的活动选人恰不恰当,只说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正如,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一样,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案例中,如果分管领导能把问题考虑周密,把组织过程安排妥当,包括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操作程序的建构,再到操作技术的打磨,都仔细斟酌,肯定就不会出现第一次的状况。

我们知道,一项活动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确定一定的操作程序,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怎么办,这样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才会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如果忽略操作程序,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或者肆意妄为,就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不仅难以确保活动实效,更会牵扯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不但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磨灭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滋生厌烦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三、校本教研活动监管失控

“具体怎么干,教师看着办”是当前部分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一些学校组织活动,负责组织的领导遥控指挥,只管上传下达,布置任务,从不介入活动过程,所以学校教研活动看似大手笔,却难见真文章。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每每组织活动时,大家围坐在一起,集体拉呱聊天,或者偶尔出现你一言我一语的热闹场景,也是无关痛痒。一次活动记录,要么寥寥数语,不知所云;要么老生常谈,套话连篇。活动结果往往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要么词不达意,要么异想天开。

典型案例:领导,我代替不了你

根据安排,本周二下午是我们学科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按照要求,集体备课时,教研组任何人都必须按时参与,并且有学科分管领导参加。到了下午,我早早喊上同事一起来到备课中心。或许是来早了,我们来后10分钟,也不见分管领导的踪影。大家开始按捺不住,纷纷胡侃起来。又等了一会,我实在忍不住了,便打电话给分管领导,结果领导把这事给忘了,并告诉我说,他就不过来了,让我看着组织就行了。当时我心里就在嘀咕,我组织得了吗?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把领导不来的消息跟大伙一说,大伙就乐了:这下好了,不用受煎熬了。这场面我经历过,但还是硬着头皮说:“不管领导来不来,咱还是一起研究一下这节课,因为我们还要上交材料呢。”“研究什么啊,你不是主备人吗?你发挥一下就行了,不就是那么回事吗,看把你认真的。”有同事开始有些烦躁,其他人也随声附和着“就是,就是”。其他人开始转到一边说笑去了,无奈,我只好自己备课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时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拿给分管领导审阅,并签字。谁知刚一开口,分管领导就说了:“这事以后不要这么复杂,不用送给我看,名字你替我签上就行了。”我愕然了。

“监管失控”,指的是校本教研在组织的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能适时介入,全程监管,或者制度不够健全,只求数量不管质量。该案例中,假如这位领导能够亲力亲为,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管,那么这次活动即使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但有些问题也会因辩而思,因思而明,教师总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的。但由于分管领导的不作为,导致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走了过场,毫无意义可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教研无效,最主要的是工作缺乏执行力,学校管理问题突出。年复一年的教研活动,有些存在多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依然“涛声依旧”,实践中不断上演着“昨天的故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走内涵发展之路”已成为学校优化教学管理的追求。而这种“内涵发展”不仅要求实、求细,更要求精。一般来讲,一所学校办学总要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部署,规划好自己的办学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轴心,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始终围绕这个轴心,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成就学校特色。校本教研也是如此,必须始终围绕学校工作,提高其吻合度,这样一来,才会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研究”特性,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海阳市留格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管领导校本教研
意见一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长顺县召开老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工委工作会议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普安县召开全县离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老年教育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