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语言“刚”的艺术

2015-09-10程文林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政教处外婆班主任

程文林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柔”性的语言往往婉曲、得体,让听者觉得舒服;“刚”性的语言则往往直白、生硬,让听者觉得刺耳。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语言表述方式的转变是关键。经验表明,“柔”性语言更符合教育理念转变的需要。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总是使用“春雨般”的语言效果不一定会好。有时候,“刚”性十足的语言更能让学生警醒,进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意即: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同理,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只是一味疏导感化,而不能严肃处理,是不能让学生有所触动,更不能让学生辨明是非的,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有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笔者在做高一年级班主任时,开学两周内,就发现班上有位女生经常迟到,后经多次批评教育,仍没效果。有一天早读时,她母亲早早打来电话问她女儿到校没有。原来头天晚自习后,这位女学生没有回家,而是和几位同学一起到公园玩耍去了。当晚11点她母亲联系上她时,她还把电话挂断了。她整晚未归,她母亲一夜未睡。后来她母亲反映:夜不归宿、挂断电话、顶撞父母,这类事经常发生。这让我震惊,我决定要管教管教这个学生。

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又迟到了,我让她在办公室待着,并打电话请来了她的母亲。之后我声色俱厉地说:“你不配做一名中学生,更不配做人!”该女生一下被“骂”懵了,喏喏连声,噤若寒蝉,她在家可是小公主,从没人敢对她这样。我说:“如果有同学摔倒,你会不会把他扶起来?”她说:“会。”我说:“没有哪条规则规定,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做了,说明什么?说明你心中有这样一条道德准则: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样道理,做人也有底线,告诉你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越过底线就不行!迟到,这是违反学校纪律;夜不归宿、挂断电话、顶撞父母,这是不尊重长辈……”经过这番“批斗”之后,该生再没有迟到过。后来她母亲告诉我:如果哪天出去玩了不回家,她都会先告知父母。

赞科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确,有些学生自觉性差,犯错后不能自省,且性情固执,不愿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批评,不能含糊其辞,宜把错误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一针见血,振聋发聩,从而达到快速教育的目的。

二、置之死地,破釜沉舟

《孙子兵法·九地篇》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意即: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同理,教育学生就必须让他振奋、警醒,甚至把他逼入“绝境”,才能让他绝地逢生。

班上有个学生,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上课时喜欢提一些古怪的问题来刁难老师,以出风头并引人注意,这常常使得课堂纪律混乱。在掌握了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我决定“出手”了。一天课上讲习题时,他突然大声说:“老师,你讲的方法一点都不好。”我笑着说:“那你的好方法是什么,能跟同学们讲一讲吗?”他说:“我就不告诉你。”全班顿时哄堂大笑。看得出来,他是在故意捣乱。我把脸一沉,也像他一样大声说:“不告诉我没关系,我上课你也可以不听。我们都睁大眼睛等着看看,期中考试时你会考得怎样。请全班同学作证!”看到他开始有一点点脸红但仍然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决定再往“死”里逼迫他。

我说:“同学们,课是上不下去了,那我们来做道仿写题吧。”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句子让同学们仿写:“自视甚高的人,内心可能是自卑的,特别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成就感。”在同学们仿写的过程中,我还念了一些准备好的名人们“虚怀若谷”的名言。我发现,此时他的头一直是低着的。后来的期中考试他考得很糟糕。自那以后,同学们说:他在班上低调多了。在上大学前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上说如果没有我对他的“刺激”,他不可能考上大学。

奥古斯丁说:“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上述那位同学如果不管教,教学秩序必然难以维持;如果不置之“死地”,就不可能让他幡然醒悟。一位家长说得好:“老师严格要求才是真的对孩子好。如果老师任由孩子翻天覆地而不吭声,表明这个老师对学生不是真正关心,那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经过打磨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

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意即: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同理,教育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能够主动去改正错误、承担责任,以心治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

班上有位男同学,是政教处“常客”,以致政教主任一提到他就直摇头。一天,他来请假,说外婆去世了,但第二天他母亲正巧来学校找他,这才知道他外婆好好的。老师气不打一处来,谋划好计策,与他母亲商量并跟政教处通气后,决定好好教育教育他。

待他回校后,老师把他和他母亲请到政教处,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你还是人吗?这样诅咒你外婆!如果她哪一天走了,肯定是你把她诅咒的。”他被老师激怒了,吼道:“关你屁事!”老师也生气地说:“就关我的事,如果你是我儿子,我还要打死你。”学生猛然抓起桌上的水杯扔向老师,老师一下没提防,头给打出了血。

学校决定开除他。这让他始料未及,在家冷静、反思了一个星期后,他母亲带着他到学校找到老师,让他讲了外婆对他有多好,讲了他一时冲动对老师的伤害。老师听后轻轻一笑,说:“我不怪你,你还是个孩子,不懂事。”一番话,说得学生痛哭不已,羞愧难当。他事后说:老师骂他一顿甚至打他一顿,他反而会好受得多,这种内心的煎熬实在让人受不了。

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对于个别特别的学生,应当采用特别的办法。古语云:“欲成才,先成人。”晋代王羲之,如果没有老师卫夫人的激励,成不了万世“书圣”;宋代的司马光,如果没有先生的责罚,写不出《资治通鉴》;清朝的万斯同,如果没有宾客的批评,成不了通晓历史的著名学者;近代的鲁迅,如果没有老师的一顿臭骂,成不了一代文豪。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班主任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需要记住的是,班主任语言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应该像春雨,而不要像冰雹,但适时来点冰雹未必是坏事。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刚”性的语言过后,一定要辅以其它“人文关怀”,严中有情,严慈相济。

猜你喜欢

政教处外婆班主任
破耳兔
我的班主任①
唠叨的外婆
做好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摭谈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外婆的钱
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外婆回来了
谈高中学校政教处兼班主任的工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