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5-09-10张立绥
张立绥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生活选择教学内容、寻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生活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传统课堂模式在结合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善,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学习,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自觉地进行关注,进而对地理产生强烈好奇心,增强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的各种能力,使地理知识从科学理论回归到生活世界,实现地理知识的价值。笔者以“地球运动”这一课生活化教学为例,对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现一定的应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对地理教学仍然有很大影响,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当下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理教学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高中地理教师没有生活化教学素养的基础,故步自封没有教学改革的毅力[1]。
2.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在生活化教学中将知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自己的经历全部关注在课堂上,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生活经验和知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的氛围,使学生更自觉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2]。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在生活化的情形中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学习的价值,了解生活和地理知识的联系,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知识,丰富学习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乐趣。
3.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
3.1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案例选择
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进行的概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将书本中的地理规律还原在生活案例中。教学案例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时间性和空间性上。时间性质的是案例和学生的生活时代紧密相连,例如列举发生的时间距离学生比较近的四川汶川地震。这样的例子必然会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起来,结合地理知识充分显示了地理科学的强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空间性要求教师所举的例子尽量靠近学生的活动区域。例如高中人文地理部分中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环境中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例子,这些例子都发生在学生身边。
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一般选择的是具有轰动性的新闻或是热点时事,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案例当做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共同收集生活化的案例,学生的案例如果教师采用,则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从课堂中收获成就感,更具有学习热情。
3.2生活化地理教学案例——地转偏向力
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可以根据教学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进行相应准备。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对实验进行演示,全班学生都可以积极踊跃地报名上台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上台后开始演示实验,拿一个地球仪,在地球仪静止状态下向北半球高纬度的地区滴一滴红墨水,随后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随后再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使其转动,向地球仪上的同一地点滴一滴红墨水,随后再观察墨水的流动轨迹,将二者的运动轨迹进行对比,观察二者是否相同。实验是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果红墨水流动的轨迹不相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轨迹由直线变成曲线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大胆猜想,让学生综合已经学到的学科知识猜想: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一种力的影响,墨水在这种力的影响下运动轨迹发生变化,该力就被称为地转偏向力。教师可以将这种力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响比作生活中人们需要靠右走一样(在北半球),这样不仅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使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化深奥的地理科学知识记忆为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势进行记忆: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保持向上自然放平,此时四指指向物体原来运动的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物体偏转的方向。学生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对教师提出的这一方法进行检测。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引出地球的偏向力对地球上河流和大气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教师可以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动画演示,对长江三角洲的形成进行讨论,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崇明岛的面积在逐渐变大,逐渐和长江北岸相接,南岸的各项建设不断兴建修码头、开辟航道。教师举出实际案例并针对长江三角洲的变化进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知道,长江水流在自西向东流动时水流有偏向南岸的趋势,因此北岸的淤积会多一些,而南岸的冲刷会强一点。这些例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上教学过程从最简单的地理实验引入,学生的兴趣在趣味性的小实验中得到培养,进而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中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得出实验的演示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及地转偏向力的规律,随后结合我国地理上的特点对地转偏向力进行验证,将地理课堂同社会生活相结合,极大地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在地理教学中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地理知识生活化的特点。在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很好地体现了地理知识的价值[3]。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印志.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学习支架搭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122-123.
[2]杨光军.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讨[J].吉林教育,2015,05:98.
[3]白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