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15-09-10孙承勇
孙承勇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对培养新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形式 方法 实施途径 有效运用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对合作学习从形式、方法、实施途径上作了具体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一般认为4—5人为一小组的合作模式是最合理的,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由2至6人组成的合作小组均对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两人组。它有利于两个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保证学生对以后的合作学习有参与的积极性。它较适用于从未参加过小组学习的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合作摆放两排图形:第一排有3个正方形,要求第二排摆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个数是正方形个数的2倍。同桌学生可通过合作放学具得出结果。可以说,它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分组形式。
三人组。它是两人组的补充形式,有利于克服两人组在学习中的冷场现象,三人组中既有说话者,又有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要求学生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在测量过程中,三位学生合作更合适,两人拿卷尺,一人作记录,使丈量出的数据更精确。它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描述、收集和组织资料,得出结论和概括议论中的观点等。
四—六人组。由于学习中的某些目标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努力,而四—六人组能够建立有助于每个学生自由思考的条件,产生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观点,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我在三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研究35×16的解题方法。结果通过组内交流得出许多方法,如:(1)35+35+35+…+35(16个35相加),(2)16+16+16+…+16(35个16相加),(3)35×2×8或35×4×4,(4)35×10+35×6,(5)16×3×8,(6)16×10+16×10+16×4,等等。学生经过合作交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原有知识解决了问题。这样的组织形式中出现了小组的领导者,他(她)能较好地处理与协商组内出现的问题,如纪律问题、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争论等。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的充分开展。四—六人组是最主要的合作教学形式,大家在人人平等的小组中是十分愉快而有趣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小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前提准备,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学习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才可以进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总体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若太简单就无法激起学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如上文在学生需要有一个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1)你觉得圆锥体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可能有怎样的关系?(3)如果告诉圆锥的底和高,你将怎样计算它的体积?(4)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和意见,形成集体意见。(2)进行组内交流。(3)做倒水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4)学生概括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3。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独立的、小组合作式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异质结构分组技术,把每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组集体的共同努力之上,从而使同学间互相帮助;通过组间同质结构分组技术,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公平争赢的机会,都有潜在成功的希望。这种双重制约的机制其实质在于建立起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乐于探索的意愿及对成功的不懈追求。小组合作学习不排斥课堂内的竞争,而是使个人间的不平等竞争转为小组间相对公平的竞争,先合作后竞争,竞争又促进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力,它讲求的是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同时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要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三、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基础。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型因素的合作基础,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2.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保证。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
3.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途径。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以小组的成功为荣的群体意识和以个体学习成绩总和为基础的集体目标意识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群体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总之,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还要结合已有的其他学习方式,做到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扬长避短。将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琴.奏响“合作学习”主旋律,打造高效课堂[J].新教育,2010.8.
[2]埃尔克·德赖尔卡特琳·哈德尔.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