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现象研究

2015-09-10黄晓敏

新闻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共振振动舆论

黄晓敏

【摘要】影视文化传播是人类主要的传播活动之一,在影视文化传播中因为影视作品的特殊性而易于出现舆论共振现象。舆论共振通过诱发式和偶发式两种模式形成,并对社会公众产生重大影响。舆论共振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舆论共振现象、了解其形成模式,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对于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的舆论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影视文化舆论共振舆论引导

一、影视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现象解读

1、舆论共振现象

共振是物理学上一个应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共振在物理学中通俗讲就是,一物理系统在共振频率下,比以自身固有频率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况。在共振频率的影响下,很小的周期振动就能够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足够的动能。

在传播学视域下,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现象、问题等所产生的情绪、态度、信念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都处在一种潜伏状态,即积累了足够的“动能”,在小范围内以其自身的“频率振动”,即以其自身的方式进行态度表达。当一个公共事件或某一现象引起公众的注意,舆论就开始聚集,围绕这一议题发声,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和情绪,形成舆论环境。在这些舆论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共振舆论”,并且这使公众原有的“振动频率”以更大的振幅振动,当方向与“振动频率”趋于一致时就会发生舆论共振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公众事件或者某一社会现象所产生的舆论在交流碰撞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共振频率”即基本稳定的一致意见,并且这一“共振频率”大声疾呼、迅速发展迫使公众放弃“己方的自然频率”(原有意见态度)而被迫接受“彼方的强迫振动频率”(新的意见态度)从而形成舆论共振。

2、影视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现象

在影视文化传播中舆论共振现象就更为常见,诸如“韩剧热”“穿越剧热”“美剧热”等不胜枚举。影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更加容易引发这种舆论共振现象。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影视文化本质的特殊性。影视文化利用各式各样的影视剧来进行文化传播,但是这些影视作品题材都是来源于社会现实或传统文化,基本上是社会上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议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社会议题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会引起公众极高注意力,成为舆论形成的诱因。此外,“我国政策导向上为影视等娱乐资源的定位为寓教于乐,即影视等娱乐作品在提供观众欢乐的同时,其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必要时应该是其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①。这一定位就决定了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舆论倾向性,在作品角色选取、情节设置、主旨的抒发等编排设置上就设定了舆论基调,制约着舆论的形成,使得影视文化在传播中存在着基本的舆论倾向性,更加容易引发舆论共振。

其次,影视文化的传播媒介的特殊性。一方面,根据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就物理视域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言,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②。影视文化传播借助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影和电视等大力传播。借助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影视文化传播具有更为强大的“振幅”,其“振动频率”也会更加强烈而持久,更容易出现共振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输送、存储更为多样化,受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接触更为便利,更为便捷的进行反馈,而且以互联网自身的实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在网络空间上形成“意见的集散地”,形成舆论表达最为直观、鲜明和活跃的虚拟社区。

最后,影视文化传播效果的特殊性。影视文化传播由于是对社会现实艺术形态的表现,又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其传播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的热播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巨大的关注度,往往就此展开舆论表达,形成舆论共振。此外,传播效果作用于人分别为认知、心理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影视文化除了认知层面的传播效果,更多的是在心理态度层面上,所以,影视文化持久的舆论“振动”势必会引起心理态度、信念的转变,从而导致明显的行为层面的转变。

二、影视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现象形成模式

1、诱发式形成模式

一些有着鲜明主题、明确舆论倾向的影视作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受众进行传播,就会迅速形成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影视作品舆论倾向的表达,价值观的传递会直接影响受众原有的态度,大胆表达与其相一致的观点或者改变不一致的态度,对受众认知观念、态度表达形成强力影响。至此,影视作品成为舆论共振的策动方,其强烈的舆论“振动频率”感染了受众,影响受众固有的“振动频率”即原有态度、意见和倾向,使得双方围绕影视作品进行舆论的交流与融合,并逐渐减少不同意见,使受众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该影视作品上,并且有一种意见可以流通,即达到舆论共振。

例如重大革命和重大题材类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2014年8月8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播出仅仅六天平均收视率2.07,创下罕见新高,引发收視热潮。电视剧的播出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诱发舆论的聚集和融合,使得零散的和潜在的舆论转化为强烈的态度表达,使得受众原有的对于历史的记忆以及对于现在深化改革的愿景,借此电视剧得到情绪的释放,态度的表达。不管是主流媒体所代表的“官方舆论场”关于该剧的相关评论报道,还是“口头舆论场”的相关微博话题、网络留言、帖子都表明该剧成功诱发了全社会的舆论振动。虽然存在极少数人利用互联网平台歪曲历史,但是主流媒体都及时进行了舆论引导,减少不同的声音,促成舆论共振。

2、偶发式形成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以及摄影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创作影视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样、表现手法各异,并不全是鸿篇巨制的历史题材或者是主旋律的题材,有些甚至没有明显的舆论倾向。但是,有时候这些看似没有明显舆论倾向的电影,往往就像是蝴蝶的翅膀,在社会上掀起大风暴,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舆论共振,并持续性的在社会发酵,蔓延。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演员赵薇执导的处女作,电影在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内地最终票房为7.2亿元,该片获得华语五大最高电影奖,最为重要的是,这种青春类爱情题材的电影偶然间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轻轻振动就引起了全社会的舆论共振。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国产的青春类题材电影大量涌现,这些电影都还获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从影评以及票房都可见一斑。如果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个人的转型,那么这部作品在无意间打开了国产青春类电影的市场,同时也无意间引起了全社会的舆论共振,“即在一个短时期内,社会中相当多的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作品(节目)、一二种消费时髦上,只有一种几乎一致的评价能够流通,不同意见很难有立足之地”。③这种看似偶发的引起舆论共振的现象,实则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多人都在中国梦的感召下努力的为生活而奋斗,但是,人们却很回忆青春。这样一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很小的振动波引起了剧烈的舆论振动,勾起了人们对于失去时光的怀念,随着相关作品的聚集,即振幅越来越强烈,最终形成舆论共振现象。

三、影视文化传播中舆论共振现象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影视文化传播是间接的舆论表达,相对于信息形态的舆论,这种用文艺手段所表现的文艺形态的舆论能更加够深刻的反映一个社会的一定时期内的舆论形态。影视文化作品既可以是有意为之,诱发舆论共振,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问题,也可以是一种偶发的小振动就引起一段时间内的舆论共振。所以,利用影视作品来引导舆论、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并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健康、向上的舆论大环境至关重要。

例如在社会上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频发的时候,电视剧《青年医生》热播。该剧对于当时社会上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直接的表现,不回避问题,却也不炒作医患关系,更不消费医患关系。电视剧以其表现医生救死扶伤、敬业精神,展示医生群体的平常生活,还原医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出医生群体的真诚态度和敬业精神。这部剧在社会中引起的强烈反响,成功引发舆论共振,并且奠定了舆论的基本走向,成功的引导了舆论。

通过影视作品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宣扬积极的价值态度,引导舆论的例子很多,这就要影视作品能够深入社会实际,敏銳感知社会舆情,并且通过影视作品用艺术的手法间接地表现舆论倾向。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彰显社会的精神风貌,形成积极的舆论环境,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舆论的引导下积极性地进行舆论表达,形成更为科学的舆论认知理念。通过这些影视作品展现社会的精神风貌,引发舆论共振,迫使更多的人自觉摒弃错误认知,与整个社会的舆论基调相协调,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舆论氛围。

2、负面影响

影视作品的舆论共振现象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成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实现舆论引导的同时,也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因社会沟通、环境观察和表现形式等问题与预期引导舆论的目标发生偏离,从而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的时候,社会对于其持宽容与接纳的态度,因为它创新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通过展示明星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一些家庭美德、教育理念、生活方式等对于社会公众有启示意义的东西。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巨大的商业利润的推动、对于注意力资源的渴求使得大量的真人秀节目涌现。节目的娱乐化、低俗化和简单化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偏离了对公众进行舆论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目标,造成对公众注意力资源的严重浪费。真人秀节目的大量涌现,特别是明星真人秀节目,迎合了公众对于娱乐八卦的心理需求,大量的同质化的节目所引发的舆论共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并无益处。人人沉浸于娱乐,八卦,迷恋明星并对其生活方式、价值观进行模仿,在现实生活中会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眩晕感”。在一段时间内,公众的注意力被这些明星真人秀节目所吸引,由此而引发的舆论共振只会加剧这类节目的泛滥,而反过来这类节目的增多又会对公众的注意力进行进一步的剥夺,形成恶性循环。

影视作品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一方面,收获了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会促进盲目从众,使舆论引导偏离预设目标;另一方面,对于舆论共振的引导难度较大,针锋相对的辩论会很容易因为舆论分歧而引起社会动乱。因此对于已经偏离预设目标的舆论共振现象的引导,要适时的发表一些评论意见,理性的进行舆论分流,使得体现社会主旋律的舆论居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①张岩,《电视剧的媒介传播学解析——以〈甄嬛传〉为例》[J].《科技传播》,2014(2):31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3

③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11

(作者:渤海大学文学院2014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共振振动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共振的威力
振动与频率
同声相应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捕捉牛股:均线共振
“共振”的世界
振动的快感
一道钟摆快慢问题的错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