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10周继芳

中学生物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探究性科学探究

周继芳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教学上的突破点是进行探究性教学和学习。生物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着重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有恰当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我们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笔者基于自身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谈谈一线教师如何深化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和思考。

1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1.1 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其中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基本上都包含了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本书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① 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设计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成功感,还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1.2 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2.1 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人在轻松、自在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进行丰富、自由的想象,才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灵感。因而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情绪,要有一颗充满爱和宽容的心,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的情境创设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实验,也可以来自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和错误经验质疑问难。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善于从正面、侧面甚至逆向等多角度提出问题。

例如:情境引入:教师提出一个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梨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学生很快猜到蜗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教师问:“你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呢?”

1.2.3 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当然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成了习惯,才算有这种能力。”其中的“道”指的便是方法。比如:通过观察提出问题、通过使用发现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猜想分析综合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否定结论来确定问题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当然,学生在刚开始接受训练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来发现问题,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观察蚯蚓后,教师出示蚯蚓,问:“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方面?”又例如,在教学“环境污染和保护”一节,课伊始,教师采用电视节目“开心辞典”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现生活垃圾、酸雨的破坏、红色赤湖、火山爆发、工厂污水排放、白色污染等,并提出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在教给“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多思多问、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激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提问,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2 初中生物探究性教学几点思考

2.1 探究式教学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思考

许多教师反映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时紧张,特别是七年级的课时,尤其是上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实验、探究设计也较多。笔者通过调研研究、实践,对“探究性教学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非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并非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掌握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现将我们研究的教学策略小结如下。

2.1.1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放要适度

在探究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都要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解决;而只是把对学生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事情或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例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节,可以用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调查探究的目的、要求,制定计划;第二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最后再用一节课进行交流研讨。探究是要让学生获取,不是让学生在教学中什么都经历,因为,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把这教学中的宝贵时间,让学生经历最有价值的内容,这才是生物课程教学中提倡的探究活动。因此,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放是有“度”的,不是科学家那种绝对意义上的、完全开放的探究活动。所以探究式的教学并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2.1.2 教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不一定是全过程

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制定步骤计划、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和表达交流六个要素。在教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需要经历含有哪些要素的探究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探究活动既可以是进行全过程,也可以是部分的进行。有些课,像“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教学探究活动,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另外一些课的探究活动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像“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教学就是这样。

2.2 科学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

有些知识的获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要比被动地听教师讲花费的时间要长。例如,“了解生物的生长过程”的学习,如果是教师讲,一节课就能完成;要是让学生通过栽培某种植物来学习,就是10节课的时间也不能完成,至少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探究内容,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

2.3 对于教材中探究方法的思考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式实验方法的阐述比较简略,教师实施实验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室方法也没有系统的认识。若能在教材中更多融入实验方法论训练,学生可以系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又可以在具体实验学习中得到运用、巩固,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据可依。为了结合具体实验项目、更好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教育,通过实践,建议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做过死的规定,为学生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实验材料留有余地;在方法步骤方面注意体现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并注意规范化引导;在实验指导中提出有关科学方法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验中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2.4 对于非实验性教学内容的思考

有关非实验性的教学内容,同样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式的学习,只是体现探究内容、探究的形式、探究的环节不同,重要的是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思维,如“生物的基本特征”“基因在父子代间的遗传”等内容的教学。要体现探究性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探究问题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质疑和研究问题。

2.5 生物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式教学整合的思考

课程标准倡导要围绕重要概念开展课堂教学,许多初中生物学教师高度重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是不是现在注重概念的教学,就不再提倡探究性学习了?如何摆正概念的教学与科学探究的教学?

注重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得到系统发展,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概念的教学与探究的教学,应该是整合的实施,而不是二元对立的。

注重概念的教学,使得培养能力的载体是有机结合的,因此更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注重探究的教学,使得获取新知的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两者的整合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唯有整合概念的探究的教学目标,渗透科学情感教学目标,初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才没有被剥离为知识的教学,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模式乃至策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成功”与“失败”。但探究式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提倡探究式学习也不应否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大胆尝试,更多地研究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使探究式的教学更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不断地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让探究式这种教学模式进入理想的境界。

猜你喜欢

探究性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科学拔牙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