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一群人与一件事

2015-09-10杨敏

决策 2015年1期
关键词:问号运作决策

杨敏

十年,200个案例,100个人物。当所有素材放到案头,我对自己说,我们要的就是这个!

2005年寒冬,我们怀揣着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的策划案,忐忑地走访京城各大高校,诚实地告知合作方:我们只是一家地方媒体,但是我们想做一个10年跨度的记录,是关于地方公共决策的。

几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许了一个10年才能兑付的诺言。或许,正是那写在年轻面孔上的热情与执拗,感染了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应邀成为这个活动的主办方并给予无私的智力支持。

这10年,我们在观察,地方政府创新会遵循一条什么样的体温曲线;这10年,他们也在观察,这群年轻人,你们行不行,做不做得到。

因此,每年的12月中旬,我们都会带着当年搜集的案例上路,怀揣着一肚子的问号,去拜访京城的这些学者。

3年,5年,8年,10年。我们放弃宏大的选题,专注于中观层面的政府运作与公共治理;持续关注发生在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體察公共决策带来的幸福感知和发展缺憾。

这10年,业界不乏各类热闹的评选,但是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没有一次商业化操作,没有一次颁奖典礼,甚至没有召开一次研讨会。我们不是不懂运作,只是不想让活动脱离公益化轨道。我们深知,一旦大张旗鼓,一旦营销运作,就会背离公允、客观的初衷。

10年,一群人,在做一件事。

我们只想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做那个既能抛出问号,又想拉直问号的人。

“新锐人物”评选板块,当张锦明、仇和、李仲彬、罗崇敏等100位改革操盘手的名字,闪耀在地方政府创新的天际线上,我们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改革派,究竟是什么派?他们改革的动力是什么?他们具备哪些群体性特征?地方政治强人,对政治生态的冲击有多大?好的制度与好的官员,哪一种治理会更加有效……

“地方政府创新试验”板块,我们乐见各类创新散布东中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兼有各自的创新动能和冲动,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东奔西突、打破窠臼。我们提出过这些问题:这些创新的样本价值在哪里?他们是否具有可持续性?10年来,地方政府创新的靶点,是否具有某种阶段性特征……

“公共决策镜鉴”板块,当100个决策偏误案例汇集起来,我们发现,当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当民主化提供了民意支持,当法治化提供了程序正义的时候,为什么公共决策领域还有那么多的误区和泥淖?为什么科学昌明不敌经验思维?为什么多元利益诉求无法通过博弈达至大体利益均衡?为什么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逐步达成共识的当下,仍然无法匡正人们对“市长之手”的路径依赖……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又一个接一个地获解。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公众诟病多年的改革碎片化问题,因此番顶层设计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也因依法决策的提出,使得决策过程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各有侧重、且更加均衡。

站在这一个时间节点回望十年,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使命,让我们有幸成为观察者与记录者,同时也是提问者与作答者。

猜你喜欢

问号运作决策
问号君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问号和叹号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问号处的数
难缠的“小问号”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