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江试水“垃圾银行”

2015-09-10杨伟伟

决策 2015年1期
关键词:锦江区垃圾箱垃圾

杨伟伟

当地居民与环保企业签订协议实名注册绿色账户后,只需将垃圾简单分类,并贴上相应的二维码标签,即可获取积分兑换礼品。此举得到了居民的空前欢迎,注册参与率超过80%。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而成都市锦江区的“垃圾银行”试验,或可提供若干的经验和启示。

早在2011年,锦江区就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改革,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参与垃圾分类。2012年,“绿色地球”环保公司承接此项政府职能转变运行垃圾分类项目,初步建立起“签约注册、垃圾积分、积分兑换”的运作体系,居民称之为“垃圾银行”。

两年多来,这一模式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着什么问题?与国内外相关试验相比,还有多少突破空间?

独具特色的“垃圾银行”

锦江区垃圾分类改革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在垃圾分类改革的过程中多方主体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垃圾治理。区政府转变职能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垃圾分类事项交由环保企业承担。环保企业运作垃圾分类具体工作,居民踊跃参与垃圾分类。此项改革较好的实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联动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从参与主体看,政府、企业与居民三方主体合作,是该区垃圾分类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性因素。首先体现在政府支持方面。在垃圾分类改革过程中,锦江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环保企业,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充当“监督员”的角色。选派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垃圾回收工作,并且设计了严格的资金监管程序,确保垃圾分类改革合法运行。其次体现在企业运作方面。“绿色地球”环保公司作为政府垃圾分类改革项目的承接者,负责该项目运行的具体事宜。此外,体现在居民参与方面。截至2014年7月,参与分类居民达64235户,占全区总户数的20%,居民注册参与率超过80%。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居民具有广泛的参与积极性。

从运行机理看,居民通过签约注册、垃圾积分、积分兑换三大步骤,即可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居民与绿色地球公司签订协议并实名注册账户后,只需在家中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并将可回收垃圾袋贴上二维码投入指定垃圾箱,垃圾积分便自动记录到居民账户中,居民可随时登陆账号查询积分,并且凭此积分便可换取相应的礼品。

从运行特点看,呈现出效率高、效益好、覆盖广特点。首先,由于“绿色地球”环保公司采用云端网络技术,从而使得居民能够随时登陆账号查询积分,并以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参与积分兑换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其次,在试点的过程中共回收可再生垃圾2649吨,相当于减少树木砍伐10131.65棵、减少原油消耗21906.05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77.48吨,取得较好的环保效果。此外,该改革覆盖了6个街道110个社区,参与分类居民达64235户,占全区总户数的20%,覆盖面较广。

可持续性与

可操作性之忧

锦江区“垃圾银行”模式在垃圾分类改革中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方面。法律制度的缺失,则无法确保该项改革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从垃圾分类到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均缺少相应的政策保障,从而使得此改革欠缺规范化。无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从而无法为后续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其次,体现在居民参与的可持续性方面。如何确保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垃圾银行”运行的关键。仅依靠一些积分兑换礼品的物质奖励也许会取得一时的成效,但是无法维持居民参与的长久热情,无法保障居民参与的长久机制。因此,只有保障“垃圾银行”常态化的运行,才能避免其成为一场由当地政府发起的“环保秀”。

此外,体现在环保企业的可持续性运作方面。锦江区在垃圾分类改革过程中,区政府采取购买环保企业服务的方式给予环保公司一定的财政支持。在三年采购期结束后,在失去政府的财政支持后,在无法保障其获取一定的盈余的情况下,此环保企业后续正常的运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可操作性同样也是突出问题。首先,体现在垃圾分类方面。环保企业垃圾分类过于简单,只是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不利于实现对垃圾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由于环保知识的缺失,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居民也不能正确的将垃圾进行分类。因此如何将垃圾正确的分类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次,体现在垃圾回收的具体操作方面。一方面是指垃圾回收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环保公司在社区进行垃圾回收,给拾荒者、清洁工人、物管人员等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如何正确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垃圾分类改革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另一方面垃圾回收过程中环保公司仅是简单的将垃圾箱放置于社区内,无固定的集中回收时间,也没有对特定垃圾回收时间的限定,因此回收方式过于粗放。

第三,还体现在“垃圾银行”绿色账户的建立方面。环保企业与居民签订协议,并且运用网络技术,为居民设立绿色账户。这一改革虽然给予大部分居民提供便利但却未曾考虑一些特殊的群体,例如老年人。由于这些特殊群体不熟知网络技术,因此无法正常使用绿色账户。

打造“垃圾银行”升级版

“垃圾银行”模式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应着手改进完善,突破发展困境。

一是突破“垃圾银行”可持续困境。应该重点从三方面着力。首先,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此保障已有的改革实践制度化和常態化,从而使后续的改革依法进行。在国外,各国政府均出台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正常开展。德国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废物分类包装条例》等法律法规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并强化配套相关实施条例。美国和日本也分别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如美国1976年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日本2000年出台的《家电回收法》和《食品回收法》。因此,我国应加快出台有关垃圾分类的专门法律法规,以此确保垃圾分类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次,为保障居民参与的长久积极性,应加大对居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的普及。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应与当地的环保类社会组织合作,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从而从根源上保障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改革的积极性。而泰国在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方面则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在泰国街道社区鼓励青少年儿童搜集废弃物,并专门教授垃圾分类知识。然后将分类后的垃圾交由“垃圾银行”,所获得的报酬存储在“垃圾银行”。报酬利息为相关的学习用品,且“垃圾银行”的客户可以向银行贷款,缴纳学费,再以垃圾还债。此种模式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着眼于长远,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第三,为解决环保企业的生存困境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应为环保企业制定分阶段的长期减量目标,政府从节约的垃圾清理处置费用中,给予环保企业一定的奖励,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

二是突破“垃圾银行”可操作性困境。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优化。首先,一方面,环保企业应该细化垃圾分类。在国外,垃圾分类的工作相当具体。日本在此方面做得十分细致,通常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是生鲜垃圾箱、瓶子和罐头箱、塑料饮料瓶箱、报纸箱、不可燃垃圾箱以及其他垃圾箱等。德国亦是如此,各地投放的垃圾箱被漆成白色、绿色、棕色、橙色、棕色等,用于投放不同的垃圾。另一方面,应确保居民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和环保类社会组织应该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進行宣传,同时可以向居民家庭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以此方便居民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

其次,环保企业应该重点解决垃圾回收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一方面,环保企业应正确协调其与拾荒者、清洁工和物管人员的利益关系。可以采取吸纳和整编拾荒者和清洁工的方式,提供拾荒者和清洁工相应的岗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出面协调环保企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保障环保企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环保企业自身也应改进回收方式,细化回收时间和回收种类。如采取定时回收和误时回收相结合的方式,即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环保企业流动回收,而在其余时间段内集中回收,从而避免垃圾回收难的现象发生。而在特定种类的垃圾回收时间方面可以向日本学习。在日本,特定种类垃圾的回收时间相对具体化、固定化。如可燃垃圾是每周一、三、五回收,报纸等每周二回收,不可燃垃圾如电池灯在每月第四个周一回收。此外,环保企业应完善现行的运行体系,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诉求。结合特殊人群的具体情况,创新已有的技术,专门开发适用于特殊人群的账户,从而弥补现行运行体系的不足。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锦江区垃圾箱垃圾
洗扫车垃圾箱体及过滤装置优化研究
成都市锦江区:从“心”出发 开展“六锦”社保服务
垃圾去哪了
陈历章对成都市锦江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箱的变化
人夏
倒垃圾
基于PLC的自动降解垃圾箱压缩粉碎模块的设计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