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困惑

2015-09-10范瑾

考试周刊 2015年96期
关键词:困惑新课标教学方法

范瑾

摘 要: 元素及其化合物在新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和内容与旧教材相比有很大差异,新教材内容虽有所精炼但考试内容丝毫不减,新课标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有新要求。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 新课标 元素及其化合物 教学方法 困惑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必修1的三大重点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后这部分内容成了老师教学的一大困惑。教学过程中老师普遍认为费时费力教授这部分内容却不能有好的收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内容繁琐难于记忆,学起来简单应用很难,究其原因我认为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以下特点:一是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安排集中,容量多,高一课时紧张,很难消化所学知识。二是结构决定性质,旧教材强调性质决定用途,而新课程编排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放在物质结构这部分内容的后面,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学习过程完全依赖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者是实验的探究,感性部分较多,遇到问题缺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导致学生根基不牢,没有找到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何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呢?

一、知道素化合物内容在必修1中的组织和呈现,知道课程标准对其的要求

过去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是用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模式,一个主族一个主族学习,条理清,学起来虽然简单掌握非常快但对于知识的理解处理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新课标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验为主探究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强化物质的分类意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更加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问题探究分析的能力。

二、按照新课标要求转变角色,改变教法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必要资料和他人帮助而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给学生教化学,不如教学生如何学化学。新教材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涉及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有钠、铝、铁,非金属有硅、氯、硫等,内容上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更加精炼,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求更高,教师如果采用旧模式教授,由于方法单一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生一味地对重要知识死记硬背,不经过深思熟虑,不经过大脑加工,注重表面形式,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不强而且很容易遗忘。在新课改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置不同的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具体的教学策略

1.复习旧知识(初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不是控制者,扎实的功底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步入高中前应对初中教材进行系统复习,初中学习的氧元素和碳元素及其化合物对高中的硫和硅的学习必将起到过渡作用,教师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且对于整个教材体系有系统认识。

2.紧抓课本,捕捉重要信息。

新教材内容丰富,除了设有大量图片外,还有“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整理与归纳”等学习栏目,这些内容的设置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一是内容广,二是角度宽,教师应充分认识并挖掘各个部分的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这些信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带来的效果。

化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带给学生的是最直观最真实的事实。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多学生记忆难度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完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分析”的科学分析方法,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和热情。

4.从元素的角度来认识物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因为涉及的物质种类多,神不散是因为物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元素和结构决定的。如果不从结构的角度讲解物质的性质,学生学习起来就难以理解印象不深,如何适应新教材改编?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加强从元素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可以将复杂的点连成线,例如非金属中硫化氢—单质硫—二氧化硫—硫酸的学习,我们便可以从元素的价态变化将所学的这些物质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加以整理,金属中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学习也可以从0价的铁到+2铁再到+3铁的转化进行整理,这样不仅掌握了物质的性质,而且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不仅掌握了元素及其化合物,更理解了理论。

总之,新课程对这部分知识的改编体现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社会价值,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仍然是高考的重点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载体,也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实际运用,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教师应对每节课及时反思,不断积累知识,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化学必修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孙晓春.新课标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困惑新课标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