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英语教学引入朗读的必要性
2015-09-10叶海英
叶海英
摘 要: 朗读是学习语言和感知语言的方式,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与基础,对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习信心有很大帮助。本文从朗读的重要性及朗读训练的缺失展开讨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朗读的必要性。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朗读
1.朗读的概念
朗读是一种高声的阅读,通过语音、语调、节奏等的变化,把文字信息有感情地传达出来,它是把文字信息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朗读,学习者把所读文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对所朗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并增强语感。作为阅读的起点,就语言学习,特别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朗读的作用无可替代。
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朗读教学的缺失
2.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扩招导致学生各方面素质下滑,英语水平也是。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的复杂,学生的素质和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往往专业情节比较深厚,更愿意花时间在专业课上,对公共英语学习普遍抱着不得已为之、学好与否无多大关系的态度。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基础差的学生更是畏惧英语学习。相比较之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尽管教学新法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总能给教学带来好处。部分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缺乏教学热情,大大抑制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设置偏向大班化,课时少,往往只有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这些都导致教学陷入极大困境。
2.2高职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缺失
基于教与学现状,破解这一难题亟待解决。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但当学生最基本的“读”都未过关?掌握的英语词汇还七零八落?对不同文化的学习还处在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层次?那该如何?有语言学家指出,母语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是从读开始的。事实上,我们传统的语言学习也非常强调读。遗憾的是,朗读似乎已经被推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显得有点不合时宜。高职英语授课中的朗读练习似乎只限于单词、词组及句型上,这些都只是基于考试的考量,无法在实质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朗读材料的选定
朗读是外语学习的基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此过程中,“读什么”是关键。教材是其来源之一,一般而言,教材是为拥有相应学力的学生量身打造的,这样朗读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快速吸收和消化。但正因为是量身打造,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比如,文章是经过修改简化的,或者以为专业学习服务为目的,所选文章往往生动性不足,趣味性欠缺,强调实用,学生难以从中体会语言的美,更无从感受文化。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弥补其不足,因此推荐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要。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会有长足的进步,而反复朗读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英美文化。当然,朗读的内容应当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朗读在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上的重要性
4.1朗读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语音水准
由于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显得吃力,自信心不足,常觉得难以开口,这主要在于学生词汇量小,缺乏对词汇、短语及句子的把握。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词汇,并使其领略词汇句法等的实际应用。由此,学生可以克服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窘况,提高语音水准,让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4.2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言学习上,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缺一不可,方法各异。但读,尤其是朗读,对语感的养成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语言学习最基本,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践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往往无从开口或说出的英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然地调出记忆中的语言范例,并通过朗读习得的技能按语境重组语言,进而流利地道地表达自己。
4.3朗读帮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美文化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沟通,达到交流无障碍的较高水准。高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受主要来自课堂,比较被动。受课时与授课内容的限制,学生感受语言文化魅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语言的习得却得益于语言文化输入的质与量。通过朗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接触地道英文表达,感受地道英美文化。
5.结语
朗读是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也是有效且基本的方式,朗读在修正学生语音,提高词汇量,促进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展上有很大作用,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并利用朗读引导学生英语学习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参考文献:
[1]何家宁.英语背诵的心理过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7(2):25-27.
[2]丁言仁,戚炎.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58-65.
[3]陈萱.对背诵的再认识.国外外语教学,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