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下的数学备课

2015-09-10李春林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学生

李春林

摘 要: 新课改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这就对教师的备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了做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备课的理念;多备教学的实际情境;备学生高于备教材;备教学过程中的“度”。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教学备课 学生 教师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当下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一次改革,它在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而这些改变直接体现在教师备课的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会越少。”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分析、研究教材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探索、研究新知,使其成为知识的主人,打通教材和生活的路径,将生活与知识融合起来。

数学这门学科,在落实新课改目标的过程中是冲在最前沿的,因为“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备课、研究备课。

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备课的理念

传统的数学备课仅停留在对知识的“熟悉型备课”这一层面上,是将教参上的有关资料“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它就是教师对教材仅作一种温故式的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材重新进行一次理解、消化和感受,从而决定采取教学方法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课堂上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师生关系不可能产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而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备课应从备“教”转变为备“学”,就是备课要考虑一堂课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

二、多备教学的实际情境

以前的备课,教材在创设情境这方面较欠缺,有的虽然有情境,但情境还带有理想化的色彩,有时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少。新教材强调“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每课的教学前都有具体的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境。比如,七(上)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数轴》一节,教材就以身边的温度计设计了一个情境,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而且能自觉地利用类比的思想设计出表示有理数的工具(数轴)。当然这仅是教材中给的情境,但新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还很大,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创设一些学生熟知、易懂,感兴趣的生活情境组织教学,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一般七、八年级的学生喜好直观、可操作性的情境,而九年级学生则喜欢带有探究性、挑战性的情境。教学时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三、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投入得少了。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备课三要素中,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建构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组织学生“唱戏”。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搞生硬牵引,教师应灵活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备七(上)《展开与折叠》一课时,如果教师自己剪开、演示,这样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又浪费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由于剪法较多,因此演示起来也较麻烦。在备课时我反其道行之,让学生自己来剪,自己来展开,并且当堂将学生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评价,结果虽然课堂上有些吵,但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最终学生展开了十几种不同的展开图。可见通过课前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多么的重要。

四、备教学过程中的“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是“逐级推进,螺旋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把握教材的“深度”。到怎样的时候,讲到怎样的程度,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讲深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到这一程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在八(下)《证明(一)》以前出现的所有有关几何方面的知识点还仅停留在说明道理的这一层面,学生还没有完整的、严格的证明体系,教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语或单箭头推导结论即可,不必要求学生有完整的证明,因为完整的证明在本章中才真正“登场”。如果教师按证明的格式要求了就等于把后面的内容提前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好“坡度”。通过几年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备课时要把握好题目的梯度,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后进生吃饱,让尖子生吃好”。第三,在备课时还要备介入学生活动的时间上的“度”。介入的早,学生还没有讨论好、思考得还不充分,问题还没有暴露;介入的迟,学生思维已经放松或问题已经解决,教师再来引导、讲解就等于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所以介入的时机要把握一个“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备课与传统意义下的备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才能真正驾驭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圆我教师梦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