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趣事
2015-09-10牛美芹
牛美芹
罗伯特·卢卡斯以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有意思的是,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他的前妻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但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不情愿。
诺贝尔奖作为一项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大奖,其颁奖旅程中积累了诸多颇有意思的故事。
诺贝尔都不知道的
诺贝尔奖项
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这其中是没有经济学的。现在每年评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以纪念诺贝尔的名义增设的,其全称为“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通常被简称为“瑞典银行经济学奖”、“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或最为大家习惯称呼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个奖项从1901年就开始颁发了,而“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才第一次颁奖。该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但在评选原则、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
首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获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学战场上的最强夫妻档
在诺贝尔奖史上,共有五对夫妻档。这五对夫妇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扶持,彼此启发,书写出科学史上的浪漫故事。
首开先河的当然是居里夫人夫妇。居里夫人于1903年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奖,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获奖者;又于1911年获得化学奖,成为诺奖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次获奖的科学家。事实上居里夫人一家堪称诺奖“专业户”。他们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也于1935年同获化学奖。
2014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挪威科学家莫瑟尔夫妇堪称诺奖模范夫妻的代表。夫妻两人合作无间,亲密和谐,在科学和业余爱好上兴趣一致。关键是,两人还无比浪漫,在本科学习时期,登上非洲坦桑尼亚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交换订婚戒指,从此携手在科学世界里继续他们罗曼蒂克的故事。获奖时两人已经共事超过30年,结婚超过28年。
卡尔·科里和格蒂·科里夫妇为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两人是同龄人,是老乡,大学是同班同学,在学习中互相激励、形影不离。经历一战波折后,两人1920年结婚,1921年一起移居美国,然后双双获奖。
还有一对夫妻是纲纳·缪达尔和阿尔瓦·缪达尔夫妇,他们都是瑞典人,丈夫获得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妻子则是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父子兵与亲兄弟
所谓“虎父无犬子”,历史上共有6对父子获得过诺贝尔奖。另有一对兄弟也先后获得诺贝尔奖。这让我们认识到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不得不慨叹基因的强大。
威廉·亨利·布拉格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两人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也是迄今唯一一名在20多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劳伦斯获奖并不是靠“拼爹”,他是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在获奖成果X射线衍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比父亲小。获得诺奖之后,劳伦斯更是继续勤奋耕耘,成为令人信服的一代科学大师。
另外5对父子则是先后获奖:
汤姆逊父子(英国),分别是1906年、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奥伊勒父子(瑞典),分别是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玻尔父子(丹麦),分别是1922年、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西格巴恩父子(瑞典),分别是1924年、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科恩伯格父子(美国),分别是195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而迄今为止,唯一一对摘得诺贝尔奖的“兄弟组合”是来自荷兰的廷贝亨兄弟。两兄弟性格迥异、爱好不同,却分别获得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和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荷兰经济学家奥科·利恩解释了为何兄弟两人都能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有一些共有因素,例如基因,还有鼓励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家庭教育环境。”
诺贝尔奖的拒绝者
诺贝尔奖一度被认为是相关领域内的最高荣誉,而且奖金丰厚。但历史上就有人偏偏拒绝了它。
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这使萨特成为迄今为止唯一发自内心自觉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但评委会还是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郑重地授予了萨特。消息传出后,萨特以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公开拒绝。萨特在声明中告诉人们,他拒绝诺贝尔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他是一个独立、自由、不必依附任何人的个体,所以拒绝任何来自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奖励。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也拒绝了诺贝尔奖。在获奖后第二天,她发表声明宣布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大奖,给出的理由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而且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用她本人的话说,在得知获奖,她“不是高兴,而是绝望”。她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一奖项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
另外还有1958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意识形态原因“被自愿”放弃诺奖;1973年越战期间越南领导人黎德寿拒绝接受当年颁给他的和平奖,称越南还没有实现和平。
令人唏嘘的诺贝尔奖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颁奖委员却怎么也打不通颁奖电话,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已经去世。就在去世的前几天,斯坦曼还跟女儿开玩笑说:“为了获得诺贝尔奖我不得不坚持挺下来。因为他们不把奖授予逝世者。我要为此挺住。”但斯坦曼最终还是没能挺住,这不禁让人唏嘘。不过,诺奖委员会最终决定,因为委员会在评奖当时并没有接到斯坦曼去世的消息,并非“故意为之”,授予斯坦曼的奖项成立。
上面提到,按照规定只有活着的科学家才能获得诺贝尔提名。不过诺奖史上也曾发生过两次例外,1961年,已经逝世的达格·哈马舍尔德被追授了诺贝尔和平奖,193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已经去世的瑞典诗人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是在被提名之后,诺贝尔奖最终结果公布之前去世的。1974年以后诺贝尔基金会修改了相关条款,规定不允许追授死者奖项。
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巴基斯坦17岁女生马拉拉·尤素福·扎伊获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诺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认为,尽管马拉拉年仅17岁,但是她已经在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的路上奋斗了多年,为儿童和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在遇到最危险的情况时,她毫不退缩并大难不死,仍积极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
马拉拉1997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2008年,塔利班控制了该地区,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同年,有超过400所学校被关闭。11岁的她发表了题为《塔利班怎么敢剥夺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演讲,受到了广泛好评。2009年,不到13岁的马拉拉开始用笔名Gul Makai(当地民间传说中一个女英雄的名字,在普什图语里的意思是“矢车菊”)为英国广播公司写博客,以亲身经验批判塔利班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马拉拉的活动激怒了塔利班,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在校车上遭塔利班分子枪击头部中弹。大难不死的她在西方外交人员帮助下逃到英国。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