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躬身改革 擦亮五环

2015-09-10许基仁

新体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项巴赫奥林匹克

许基仁

最近三十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左手高擎奥林匹克理想的旗帜,右手搭建商业帝国的伟厦,同时占据了道德和金钱的制高点。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好事占尽,左右逢源,国际奥委会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

但正可谓盛极必衰,当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日渐走上神坛,变得越来越“高大上”时,逐渐有人觉得高攀不起,对举办奥运会之类的活动敬而远之。奥林匹克大厦悄然出现了一道裂缝。

就在这微妙时刻,也许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祗看到了这道裂缝,他们恰逢其时地把一位好舵手送到了奥林匹克航船上,以让其校准航向。这位舵手就是巴赫。

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显然是一位外柔内刚的战略家。他不仅看到了现实,还预见了未来。在大多数人都觉得这道裂缝无关轻重时,巴赫却懂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与其看着这座大厦变成“楼歪歪”去费力整治,还不如即行下手,修葺那道裂缝。

于是,就有了提交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表决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40条改革建议,它们经过了一年半的酝酿商议。在所有建议全部表决通过甚至连弃权票都没有后,巴赫用“做梦也没有想到”来形容他的喜悦。这不算是外交辞令,力度很大的40条改革建议悉数通过,确让人感到有点意外。这一次,委员构成复杂的国际奥委会选择了团结,选择了共识,选择了自我革新。奥林匹克开始走下神坛!

国际奥委会曾经是一个“贵族俱乐部”,没有委员到龄退休这一说,也缺乏商业模式,日常运营全靠委员大亨私家财产支撑。到1980年巴塞罗那银行家、西班牙前驻苏联大使萨马兰奇出任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时,国际奥委会的银行账户上只有可怜的几十万美元。而且那时候东西方阵营相互抵制奥运会也闹得不可开交,也没有什么国家愿意举办奥运会。

萨马兰奇用他外交家的手腕和银行家的精明逐渐改变了这一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他的里程碑。在那届奥运会上,萨马兰奇不仅实现了在他家乡举办奥运会的梦想,而且在近代首次实现了奥林匹克家庭的大团圆,同时对职业选手的开放极大提升了奥运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美誉和金钱俱来,萨马兰奇帮助奥运航船驶出了险滩。风清帆正,萨翁声名日隆。

但逐渐老去的萨马兰奇没想到会遭遇第二次危机,那就是盐湖城冬奥会申办贿赂丑闻。这次危机迫使萨翁痛下狠手,出台了诸如开除多名委员,委员不准出访申办城市,实行委员年龄限制等改革举措。

萨马兰奇的这两次改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推行的职业化、商业化举措虽然使国际奥委会变得富可敌国,但也给后任留下隐患。罗格时代,这位儒雅的比利时医生基本上处于守江山模式。除了创办了一个青奥会,难见其他革命性措施。

其实,萨翁时代的隐患,从奥林匹克发源地雅典的两次遭遇可窥见一斑。第一次是1989年各城市申办1996年奥运会——奥运会百年庆典。当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奥运回家”、雅典胜券在握时,胜出者却是美国亚特兰大。希腊人哀叹:奥林匹克理想输给了金钱!更使国际奥委会和萨马兰奇尴尬的是,亚特兰大却办了一届近代最差的奥运会,没有之一。

八年后奥运会终于回家!一句“欢迎回家”,让所有人心暖如春。雅典人、希腊人用独有的奥林匹克情结办了一届让全世界都感到惊喜的奥运会,却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有不少人把其关联到了后来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

虽然奥运会赛场上一直不允许出现广告,但金钱的威力与五环旗如影相随。拜金主义的盛行在悄悄侵蚀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公信力。

加上近年来,奥运申办竞争越来越激烈、申办城市负担越来越重,各国民众对举办奥运会的容忍度也随之越来越低,到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居然只剩下两家在掰手腕。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举办下届冬奥会的韩国平昌可是第三次申办才美梦成真的。

此外,使用兴奋剂、打假球、操纵比赛、奥运会设施赛后闲置、办赛与环保的冲突等等,也都在加剧奥林匹克大厦那道裂缝的扩大。

所幸巴赫及时出现了。他在此次摩洛哥全会上说:“以往的成绩表明,国际奥委会所从事的事业是成功的……然而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其变化、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昨天的成功对今天毫无意义,而今天的成功只是给了我们机会,可以提前为明天做出改变。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挑战,很快我们就会被这些‘挑战’打得头破血流。”

巴赫说得在理,说得到位!

先简略梳理一下40条改革建议的具体内容:

如果要提炼出这40条建议的关键词,那应该是变革、分权、协商、灵活、节俭、道德、运动员、可持续性。很贴切地对应着巴赫上任后提出的三大理念:可持续性、公信力和青少年。

即便是国际奥委会这样的显赫组织,你如果不适应时代,就必然要被时代所抛弃。巴赫显然看到了这种隐患,他的潜台词实际是:我们再也不能习惯于、满足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了,否则就没人陪我们玩了。

有一个小插曲再确切不过地注解了巴赫寻求华丽转身的初衷。在南京青奥会上,巴赫想在开幕式上示范并倡导年轻人手机自拍,但这个设想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引起了异议,有人认为在开幕式这么庄重的场合玩自拍有点过头,但巴赫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老顽童”做派。结果,此举在青奥会上刮起了一阵“巴赫式自拍风”。放下身段的国际奥委会和它的掌门人换来的不是非难,而是好评如潮。

在上述40条改革建议中,有些属于“伤筋动骨”级别,这也是媒体报道的焦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奥运会申办程序的改变,奥运设项限定的变革,对减少申办成本和节俭办赛理念的推崇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和灵活度的高度关注。

在新的申办思维下,国际奥委会将逆向改制,变“申办”为“邀请”,邀请有申办潜力的城市参与申办,并需将承办奥运会融入其自身的发展规划中,甚至允许跨城、跨国联合申办,只不过巴赫称那必须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

此外,国际奥委会变大项封顶管理向小项封顶管理转化,不再将设项局限于28个大项,而是通过规定运动员、官员和小项的总数上限来实现规模控制,其中夏季奥运会的“帽”是10500名运动员、310个小项,冬奥会则为2900名运动员和100个小项。东道主将在增项议题上拥有更多主动权,甚至有提议增设大项的权利。

其他引人关注的改革方案还包括投巨资创立数字化的奥林匹克电视频道,拨专款保护和鼓励“干净”运动员等。

上述改革措施,无疑属于“对症下药”,让人眼前一亮。但这些改革还须有实施细则的出台才能检验其实际效果。

改革申办程序,体现了国际奥委会“重要的不是参与,而是实效”的新理念,要将申办奥运会变得更简单、更省钱、更方便。显然,国际奥委会不希望再有“申办陪衬”,避免一些明显希望不大的申办城市白白浪费金钱和热情。

但是,现行申办制无疑是项目招标制的一种,虽然不够节俭,但无疑是相对公开、公平的做法。变“申办”为“邀请”,实际上是从“公开招标”变为“定向采购”。那么,国际奥委会邀请谁、不邀请谁的依据是什么?想办奥运会却又未被邀请的城市心有不甘甚至不服又该如何处理?

跨城甚至跨国举办奥运会,无疑会大大降低奥运会承办城市的负担,同时避免单个城市因兴建过多的奥运会设施而产生的赛后闲置问题,这也是针对这些年举办城市不堪重负而导致民众反对申办呼声渐高的一帖良药。但问题随之而来,这项改革改变了“一个城市办奥运”的传统标签,奥运会热点必将随之分散,该由哪个城市来办开幕式?要不要建两个奥运村和新闻中心?运动员、记者、观众等跨城甚至跨国奔波,将付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组委会在交通、安保方面的费用也会增长。旧的浪费被阻止了,新的浪费又产生了。

变大项管理制为小项管理制实际上是国际奥委会向举办城市送出的一份大礼。这世间向来是权利和义务守恒,单方面强调一方面总不能长久。以往,奥运举办城市义务多于权利,方方面面都要受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的约束,并无多少自由裁量权。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城市对举办奥运会心生倦意、敬而远之。

国际奥委会能放下身段,让权、让利于举办城市,无疑对吸引更多城市参与奥运会申办大有好处,但难题同时也留给了自己。不增人员和小项总数,却要增大项,那只能削减一些小项和相应的人数。哪些小项愿意被踢出奥运会?看看摔跤项目“死而复生”的经历就明白了。这是出给巴赫掌管的国际奥委会的一道大考题。

梳理40条改革建议,除上述吸引眼球的条款外,另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却不容忽视的内容。

第15、16条提及设立2000万美元的国际奥委会基金来保护“干净”的运动员。有些媒体解读“干净”的运动员是指不使用兴奋剂的选手。这当然是重点,但还不仅仅于此。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解释,“干净”的运动员还包括不打假球、不操纵比赛、不牵涉腐败等。也就是说,国际奥委会要保护那些没有道德污点的选手,要保护老实人不会吃亏。我觉得这一条款对那些老想钻规则空子、在竞技场上靠不正当手段占点小便宜的人士——当然也包括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第14条“在奥林匹克主义第六款中强调拒绝性取向歧视”也应引起我们关注。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已经在索契冬奥会期间发酵成为政治问题,最后以俄罗斯向国际奥委会让步而告终。在我们国家,同性恋问题暂时还只是一个地下社会问题,但如果我们拿下冬奥会举办权,这早晚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面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同样遇到的难题,须未雨绸缪。

此外,第17条褒奖公平竞赛的运动员、第22条加强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第24条评估体育希望工程、第29条增加透明度、第32条加强道德规范等看似内容较虚,但反映出国际奥委会欲重构公信力的决心。

奥林匹克五环旗之所以能超越民族种族、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旗帜,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吸引力和竞赛感染力,而在于它强调体育、教育、文化相结合的大体育观,强调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和生活方式的世界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个圈子内职业化、商业化的过度入侵,对体育道德的放纵,正在影响人们对奥林匹克的敬畏感。是奥林匹克大家庭重塑形象的时候了!

对正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而且有可能如愿以偿的中国社会来说,了解国际奥委会的改革动向,吃透改革方案的实质内涵,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配合措施至关重要。千万不要以为那只是国际奥委会的事情。

猜你喜欢

小项巴赫奥林匹克
2020东京残奥会
敦煌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头脑奥林匹克
我是听巴赫的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三段赛程 激情角逐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