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贪的历史之镜

2015-09-10叶雷

浙江人大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反贪斗争腐败

叶雷

虽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贪污腐败如蚁啮柱,久而久之,柱朽如渣,华屋遂轰然倒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春瑜主编的《简明中国反贪史》,梳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等多个历史时期的贪污现象、典型案例、巨贪大蠹,概括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反贪机制、反贪实践以及反贪启示。

腐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个王朝,随着生产的恢复,物质的丰富,腐败也就抬头了。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沉浸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就里,而应该愈发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保持高度警惕。

食色性也。纵览封建王朝的腐败规律,都是从食的消费与色的消费开始的。大乱以后,王朝初年没有物质基础去挥霍浪费。然而,随着物质的丰富,以及进入“坐江山”时期,食色的消费逐渐形成社会风气,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回看当今,“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也就不足为奇了。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展开一场廉政肃贪斗争,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风肃纪,这正体现了历史的启示,是防微杜渐的根本之策。

民间的感触是最直接、最真切的,老百姓对贪污最为痛恨,反对最为坚决。在《简明中国反贪史》中,就对痛斥贪污腐败的著作、文学作品、民间歌谣进行了详细叙说。实际上,近年来流行的段子、畅销的官场小说,就是一种信号。古代反贪有一个较好的做法,就是“风闻言事”,听说什么了,即使没有确切依据,也可以检举。在现代民主社会,尽管强调据实举报,但“风闻言事”实际上仍以舆论压力的形式发挥着作用,嫌疑人需自证清白,反贪机构也会据此进行调查。如何将“风闻言事”制度化,也是我国新时期反腐需要着力的地方。

没有社会大众的介入与参与,反腐斗争是不会取得根本胜利的。对于中国的“历史周期律”,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就曾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已找到了新路,这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封建王朝的本质是皇权专制,是为维护封建制度而反腐败,具有制度劣根性,故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而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与国家没有利益分歧,每个当官的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反腐败。那么,将包括领导人在内的所有官员的财产和权力公之于众,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就是未来的必然之路了。

十八大以后,高压反贪腐已成为新常态,“老虎”纷纷落马,“苍蝇”频频坠地。对于反腐败斗争,王春瑜在《简明中国反贪史》中说:不悲观,也不乐观,原因是法制还不健全,老百姓还没有能自觉行动起来。“清官乃不祥之物”,百姓只有在手中无权的绝望中才会呼唤青天大老爷。我们国家的廉政建设,继续向前发展,一是要真正还权于民,至少让老百姓不怕揭发检举后被报复;二是从权力配置到制度安排,从规则制定到机制建立,都要想办法杜绝寻租行为。

以古鉴今,知反腐倡廉任重道远;铁腕治贪,让“老虎苍蝇”无从藏身。正如王春瑜在《简明中国反贪史》中的信念一样:“我们坚信,只要亿万群众都能从历史深处走出来,以现代法制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主人翁的身份,敦促建立起真正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公仆的机制,我国的反对贪污腐败的斗争,就能收到很好的成效,从而走出反腐败的轮回。”

(《简明中国反贪史》,王春瑜 主编,九州出版社2015年6月版)

猜你喜欢

反贪斗争腐败
“反贪”系列电影最终章 《反贪风暴5》岁末上映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反贪尖兵彭志军
乱象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