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路径研究

2015-09-10马爱杰

人民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梦

马爱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取得的。笔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理论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路径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化路径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功能

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一般具有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整个国家思想领域的主流,控制一国的思想与观念,在这个国家里,不允许存在思想领域的“异端”①。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积极的、正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反之则会产生阻碍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同时,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初期,儒家理论在维系国家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明清以后,尤其近代百年成为“西学东渐”,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制度的一个思想桎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与灵魂。

反映社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人们的观念、观念与思想概念,一言以蔽之,人们的意识要随着生活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例如生活水平、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这段话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具有社会实践性,是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总体上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马克思进一步指出,首先意识形态并不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而是时时刻刻都指向社会实践的,社会存在的改变最终将体现在意识形态上,不存在“超越物质的精神”,从根本上坚持了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本质;其次,人们接受意识形态,学习并遵循其要求,本质上是为了社会实践,是一个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和维护自身利益而自觉或不自觉接受的一个思想武器。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阶级界限严格,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者广泛宣传儒家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目的是要人们安守本分,不要“犯上作乱”,人们为了生存和自身利益来接受封建思想,在君主的统治下做一个“顺民”,因为只有顺民才会享受君王的“恩泽”,地主阶级统治者也注重用相应的意识形态来保证这种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②。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物质表现,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实践性。

凝聚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力量就是意识形态对社会实践与思想领域的整合和统领作用,占据主流的意识形态会引导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反映统治阶级利益要求,起到思想导航仪的作用。在意识形态这一“思想导航仪”的引领下,各种社会思潮会不断进行整合,与主流价值观靠拢,最终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合力,进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通过武力入侵等形式抢占殖民地,在殖民地推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很多殖民地的传统意识形态逐渐被取代,只能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靠近。以近代中国为例,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不断入侵,中国一些有志之士从开始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中,严复在《天演论》中疾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社会思想逐渐西化,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思想靠拢,最后推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地主专制统治。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现在它又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为己任,满足越来越多人的更加发展的自由实现的需求,最终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想整合与引领作用,需要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坚持与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历程

近代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尤其后期,就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等一系列著作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主张工人阶级要勇于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实现基础上的,而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践证明不能教条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中国革命③。因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经过三大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经济建设上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克服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后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苏东剧变的历史关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坚守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团结和凝聚了全社会的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同时,为防止“左”倾思想阻碍改革开放进程,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的两种手段”,回答了市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解决了长时间禁锢人们头脑的理论困惑。南方谈话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④。1999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被写入党章,成为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这与中国的实际不符合。因此,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二次“中国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世纪之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基、执政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阶级为基础的,是阶级的政党,是为实现某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某一个阶级一旦建立起来,就要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领导这个阶级去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和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它还认为政党是基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定阶级,但是对于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而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又一次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把握时代脉搏,站在历史高度,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力量,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发展集中在上层建筑的调整上,因为社会主义革命要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高、物质基础雄厚的国家首先展开,因此社会主义发展并不需要太关注怎么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问题,而是要如何改革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但我国国情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⑤。因此,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进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理论结晶,成为党和人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路径

加强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创新是一个理论体系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各方面不断推向前进。因此,当前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应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人要在规律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联系普遍性与多样性也论述了人的发展要与环境相协调,但马克思主义只是给出较为宽泛的理论,并没有落到中国改革发展建设实际中来。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延伸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胜利。

此外,民生问题应当成为理论创新的关注点。解决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如教育、医疗、住房、民主法治建设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应当是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点,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新路径。

再有,社会公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经济社会强调效率与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如何实现先富带后富,成为全社会面临和关心的话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张共同富裕,但反对平均主义。因此,理论研究者要关注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宏伟愿景,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路径的再一次发展与创新。

引导制度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丰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又一现实路径。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92年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市场和政府之间在资源分配、价格调节等方面的作用界限不清,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生活的现象频发,因此,2013年新一届政府决定“简政放权”。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实行全面公有制,但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路径实践。

理论工作者要关注我国现实国情,理清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定位,将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全社会占据主要地位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资源、人才的流动,增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活力。

政治制度要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并反映经济制度。因此,理论工作者还要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这一构想已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得到深入贯彻和实施。理论工作者要研究如何将民主集中制的形式结合我国现实国情,进一步灵活发扬,落到实处,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实践的成功。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路径的又一重要内容。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具体路径,增强针对性、提高实际效果。首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具体事务上入手,突出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毛泽东曾说,宣传工作要看对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与领域的群众思想活动也不同,在宣传内容上搞“一刀切”,是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的。理论工作者要创新宣传形式,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矛盾特殊性的基本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时间采取相对应的有效宣传方式与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其次,要主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化的理论知识,内容包罗万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仅对国家大政方针,而且对人民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也有指导意义。我国幅员辽阔,人民生活丰富多彩,理论工作者要积极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中,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本文系2011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IIBDJ008)

【注释】

①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建》,2014年5期。

②袁贵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人民日报》,2013年4月21日。

③张国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求是》,2006年10期。

④靳辉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2期。

⑤靳辉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红旗文稿》,2006年第23期。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中国梦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家政女王的“中国梦”
为什么“中国梦”无意挑战美国
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梦”
英国公司发布“中国梦”调查报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