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龙解读 国产地面武器首秀航展
2015-09-10王瑾
王瑾
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已经成功举办了近20年。2014年的珠海航展与之前往届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地面武器首次大批公开展出,成为航展的一大亮点。今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次以主办方身份大规模参展,集中推出了大量代表陆军装备水平的核心产品,充分展现出兵器工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雄厚技术实力。
参展的地面装甲类武器系统清一色的以出口为导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外观风格上的显著“西化”。VT4主战坦克(题图)、VN12步兵战车、105毫米自行突击炮和6×6轮式侦察车等一线作战车辆,不仅全部改为沙色的“美式”涂装,部分车辆还专门针对性地做了外形改进,使之更符合现代工业设计和美学要求,战车的直观印象也提升了一个档次,一改以往国产军用车辆粗糙廉价的形象。
内在的变化则更多体现在装甲车辆的电子系统、动力、火力系统及弹药性能的逐步提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主战坦克,从早期的MBT-2000“哈立德”坦克到现在的VT4系列,国产坦克技术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动力传动组件的国产化,使中国坦克终于能像“豹”2A6那样实现原地转向,分布式的作战通信网络则大大增强了战车的态势感知能力。国产数字化火控系统的性能则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坦克两项赛中,以精准的射击水平轻松PK掉了俄产T-72系列坦克。相信这两个师出同门的对手如果在战场上遭遇,VT4坦克一定不会留给T-72射出第二炮的机会。
在现今的国际局势下,很难再爆发北约华约对抗期间那种预想的坦克大决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这类经典的一线装甲车辆不再有市场,一些低烈度战争中,它们甚至还要唱主角。
最近一年来在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以及叙利亚内战中的城市战,都对主战坦克非常倚重。在反坦克武器泛滥、轻型反坦克导弹大量流散的威胁下,最具有生存力的无疑是VT4坦克、VT11及VT12步兵战车等强化防护设计的重型装甲战斗车辆。
中国兵器两集团的另一个重头是几型遥控武器站和无人作战平台。从军事斗争的需求角度来看,这类武器是应反恐及反游击战的战术特点而产生,专门用于车辆、舰艇或哨位等系统,用遥控或者完全智能自主的方式对机枪或者机炮进行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射手无需暴露在狙击手火力之下,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瞄准射击稳定性、更长时间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装备研制部门参展的几型安防遥控武器站、30毫米机关炮遥控武器站在总体设计、传感器技术、人机接口等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果。除了能够搭载不同口径的轻机枪、通用机枪、高射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中小口径机关炮等,还可以控制非致命性武器和防暴武器。遥控武器站的核心技术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显著的推广价值,今后逐步迭代完善,将可以搭载更多类型的任务装备,并与各类无人作战平台集成在一起。
本次展会也是兵器工业各类压制武器的一次难得的全家福。这些身管火炮、火箭炮及其配套的弹药分别来自兵器工业和兵器装备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各个设计所、生产厂,很少有机会能汇集在同一个舞台上亮相。从81毫米口径的自行自动迫击炮,到155毫米的自行火炮,从90毫米航空火箭到3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远程火箭炮,虽然型号有新有旧,却基本都属于经典的拳头产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122毫米火箭炮系统这一“常青树”的“百搭”式改进,可谓殚精竭虑。俄罗斯的BM-21“冰雹”式火箭炮诞生以来,以其综合性能长期占据各场局部战争的头条,也是压制武器军贸领域最畅销的产品。针对这一产品,兵器工业集团所作的改进首先有SR5型自行火箭炮,一型采用模块化的箱式定向器(发射管)的新式火箭炮,能够兼容122毫米和两种不同口径、不同射程和性能的火箭弹,使压制火炮平台可以执行更为灵活广泛的火力支援任务。其次为122毫米火箭弹改进,使老式弹药具备GPS制导能力,用几枚火箭弹就能打击以往数十上百枚火箭弹才能摧毁的目标。在展会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类无控火箭的制导技术一旦掌握,可以在各类不同口径的多管火箭系统中推广,使炮兵的压制能力全面更新换代。
机载武器和舰载武器是长期以来被读者忽视的另一个领域,兵器工业这次不仅展示了大批的非智能“铁炸弹”和无控的航空火箭等机载武器,包括燃料空气炸弹、反跑道炸弹、滑翔制导炸弹等一批不多见的机载配套武器也一一亮相。此外,反恐和反海盗等特种战法的需求牵引之下,直升机机载支援武器的研发也迫在眉睫,航展上展出了两个口径和型号的直升机舱门机枪,但我相信它们仅仅是个开始。
针对目前国际上军用无人机研发遍地开花的现状,有关院所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契机,首次公开了“蓝箭”系列轻型机载反坦克导弹。这型导弹的战技指标基本与“海尔法”导弹相当,不仅可以作为直升机的主力反坦克装备,也可以用无人机平台或者地面车辆发射。在今年伊拉克北部地区政府军和ISIS的作战中,伊军消耗了数以千计的“海尔法”导弹用于打击恐怖分子的车辆、工事,凸显了这类导弹系统的潜力。
此次展览上亮相的地面武器系统,限于展会条件,仅仅是整个兵器工业外贸产品的一小部分,并且有一部分车辆和轻武器在此前公开过,但已经足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纵观展会,有几方面的特点。
空前提高的开放程度从去年的天津直升机博览会,到今年的中国兵器装甲日,我们可以看到国防工业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有了显著提升。第十届珠海航展上兵器集团展示了四十余种、数百件新型装备,是近二十年来少有的一次全面的对公众展示,坦克,战车,输送车,自行火炮,许多久闻其名的装备第一次在普通大众面前展示。
国际化的理念贯彻参展的绝大多数展品都已经通过出口立项,或者正在申报和办理外贸手续。这些装备的性能将在各种不同的国家和士兵手中得到检验。在此基础上,科研部门只要用足够开放和虚心的心态,及时收集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作为对国产兵器的试金石,定然有助于我们完善和优化装备研发工作,紧跟国际上的先进战术思想和技术前沿。
系统化系列化不仅能设计和生产高度自动化的自行火炮系统,还同时研发了全系列的炮射末敏弹、激光制导炮弹、GPS制导炮弹,并提供完善的前沿炮兵制导指示终端。从重量仅一百多千克的超小型无人作战车辆,到射程数百千米的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从全尺寸的主战坦克,到轮式底盘的突击炮、自行迫击炮;从独立安装能搭载大口径机关炮的无人炮塔,到可以搭载于主战坦克的小型遥控武器站;从单兵使用的“红箭”12轻型反坦克导弹,到班组携带的“红箭”8系列中型反坦克导弹,乃至车载的“红箭”9系列,机载的“蓝箭”系列……凡此林林总总,犹如自选超市货架,足以满足不同国家各类防务需求。
“山寨”:仿制与吸收的问题有不少专家评价说,中国的国防工业已经从一百年前的“万国造”变成一百年后的“万国仿”。那怎么看待所谓的“山寨”问题?我们认为,逆向工程产品的大量涌现,恰恰表明了我国兵器装备工业研发梯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以及制造业体系的实力。当然,一些不从实际需求出发立项申请经费、简单重复模仿抄袭等现象,其实际指标与效能能否达到预期,也是要关注的问题,应该逐步退出装备研制领域。
体系化与本位思想问题未来战争是体系对抗,需要从陆海空天不同角度全谱对抗。从展出的装备来看,我们装备的体系化、互操作化仍然非常不足,各个工业领域各自划片,都试图用清一色的自家产品来构建战术打击体系,这显然不符合客观现实。装备研制不仅要借鉴他国和国际领先装备的技术与工程细节,也应该多研究和参考其论证、规划、集成以及升级改造等方面的系统思想,多学习和参研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战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