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优化建议

2015-09-10邓瑜

人民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河南省金融机构金融

邓瑜

【摘要】文章以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为考察对象,从经济基础、社会信用法制、地区金融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其现状,总结了河南的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培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筹建多元化金融机构、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地区金融 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A88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中原经济区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成为了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提升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对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供给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河南省也非常重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颁布了《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把金融产业作为河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出台了《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和《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金融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金融生态理论源于“生态经济学”的思想。2004年,时任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将这一概念系统地引入到金融领域,强调运用“金融生态”的思想分析中国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矛盾。随后,大量学者围绕着“金融生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由于对金融生态内涵的理解不同,学界形成了两种观点:金融生态系统观和金融生态环境观。前者以韩平(2005)、徐诺金(2006)等知名学者为代表人物,认为金融生态是由金融主体、金融外部环境及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后者以周小川(2004)和苏宁(2005)等为代表,认可金融生态等同于金融生态环境。除了对金融生态的理论研究外,还有大量的金融生态的实证分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李扬等人推出的《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估报告》。此外,一些学者以区域金融生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了测量。

近些年来,以河南金融生态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也逐渐增多。王芳(2010)研究了河南省金融生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韩占兵(2010)从河南省的金融主体、金融生态链和金融生态环境等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对全省18个地市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张红星(2012)、汪来喜(2012)则以中原经济区为视角分析了河南优化金融生态的意义和路径;喻利仙(2008)、杜凤娜(2013)在对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的研究中,也有关于河南金融生态的讨论。上述研究成果为河南省金融生态的建设提供了一些方向和建议。目前来看,对河南省的金融生态不乏大量的定性研究,但系统的定性研究仍较为欠缺。

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初步测算的结果,2014年河南省生产总值3493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从个人收入状况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45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9416.10元,增长11.1%;从政府收支状况来看,河南省地方财政总收入4094.78亿元,增长1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42.60亿元,增长8.2%。伴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招商引资规模和进出口总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2014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4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进出口总值3994.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河南省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金融部门的发展,并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雏形。为解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河南省建立健全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提出到2016年年底前建成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领域率先整合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计划从2016年起,实施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运行稳定,在营造良好信用环境、防范信贷风险、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年末,征信系统为河南省自然人建立4554万份信用档案,其中为农户建立616万份,为全省中小企业建立9.7万份。

金融法治建设开创新局面。金融业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法律的促进和保护,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得以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河南省早在2011年就已经实现全省18个省辖市中级法院成立金融审判庭的目标,使得金融审判更加专业化。从河南省当地的执法情况来看,以河南省人民法院为例,2006年以来有关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合同案件、刑事一审案件等的各种案件的结案率也都能达到83%以上。

地区金融不断改革深化。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金融整合力、金融竞争力以及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2012年的河南省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把金融产业作为河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提出了打造“金融大省、诚信河南”的目标。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相继实施,河南省金融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传统的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新型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截止到2013年年底,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2155个,从业人员191308人,资产总额达到4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本外币存款余额375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本外币贷款余额235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银行业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布局更趋合理,2013年11月,渣打银行入驻郑东新区,外资银行增加到3家;2014年12月,中原银行成立,河南省境内的银行业法人机构实现了零突破。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得到较快发展,2013年河南省村镇银行新增12家,实现18个省辖市“全覆盖”。

与此同时,保险证券业在数量、种类和规模等方面也都获得很大进步。2013年,河南省保险业总资产同比增长15.1%,保费收入917亿元,保险深度为3%,保险密度为865元/人。新增省级保险公司2家,保险公司总数达60家。保险业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地市及以下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从业人数持续增加至32.1万人,机构和从业人数均居全国前列。为拓宽融资渠道,河南省政府部门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利用直接融资方式。截止到2014年10月,河南省共有99家上市公司,其中67家境内上市公司和32家境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市值5423亿元;在审在辅导公司23家。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扩容后,到2015年1月,河南省已有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省份第二。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机构主体中,证券公司1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8家,证券营业部215家;期货公司2家,期货营业部75家。

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困境

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河南省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较差、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14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9:51.2:36.9,第一产业增加值4160.8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7902.6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75.90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仍是经济的重要贡献者。与全国及中部省份相比,如下表所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2.7%,比湖北高0.3%,比安徽高0.4%;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比湖北低4.6%,比山西低7.2%。从三次产业内部看,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高成长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

2014年湖北、安徽、山西、河南GDP总量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网、湖北省统计网、安徽省统计网、陕西省统计网、国家统计局网站

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十二五”以来,河南省金融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但河南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与其经济总体水平并不协调,仍存在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

第一,与经济发展实力相比,河南省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在全国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中,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始终名列第5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但从A股上市公司数量、后备的拟上市企业数量、上市公司市值等指标来看,河南省却只能在全国排到第13位。新增贷款不足全国的3%,全省存贷差达到1.4万亿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也发展缓慢,表现在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的重新运营一波三折;永续债券、债贷组合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型融资形式尚无突破;信托、委托贷款和承销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租赁等创新型业务数量有限;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形式缺乏。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力量也相对薄弱。总部设在河南省境内的证券公司数多年来一直只有中原证券1家,总部设在河南省境内的期货公司数从2009年的4家减少到目前的2家,总部设在辖区内的基金公司数也未实现零突破。

第二,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缺少区域性金融组织。河南省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的信贷融资,因此银行业仍然为河南省主要的金融机构类型。目前,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点依然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为主,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在郑州,外资银行进入河南省的更是有限。中原银行是唯一一家省本级金融机构,但由于其刚刚成立,作用的发挥有待时日。由于缺少区域性金融组织,河南省在银行业和证券机构的全国资金分配中,一直都是提供资金输出方的角色,大量资金支援出去,也使得金融和资本业对于河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远低于沿海以及周边省份。

社会信用法制层次低,政府不当行为仍未消除。受传统落后文化的影响,河南省社会信用法制层次比较低。在金融消费领域,一些的企业和居民的诚信意识也较差。由于缺少完善的金融产权保护法律,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较小,导致了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和较低的金融资产质量。一些信用中介机构的属性不明确,且缺少相应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也使得信用监管存在着错位或缺失的现象,从而使一些不法的市场交易主体混入到金融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另外,河南省政府在发展本地区金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入诸如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默许国企逃废银行债务等不当行为。

优化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升级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将有利于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既能促进本省金融业发展,又能吸引省外金融主体的向省内集聚,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因此,河南省应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做大服务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其中,重点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进而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促进地区金融发展,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鉴于金融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未来河南省需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要素保障。

第一,培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首先,加快河南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加大河南省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和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争取使符合条件的优良企业早日上市。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积极帮助其利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的功能。其次,积极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市场带动作用,丰富期货品种、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第三,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功能,推动私募基金规范发展。

第二,积极筹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2014年,中原银行成功开业,中原农业保险公司获批筹建弥补了河南省金融业的短板,完善了河南省的金融体系。通过河南省本省金融机构的起航,带动了相关行业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未来,河南省应着重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如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等。此外,河南省还应积极支持组建证券基金公司,推动中原证券在A股上市,吸引发达地区券商落户本省等。

第三,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存款保险制度改革、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出现给河南省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必须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积极发展交通运输、施工、制造等大型设施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展离岸金融和电子商务等国际结算创新,充分利用永续债券、债贷组合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新型融资形式。

第四,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布局,全面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以郑东新区的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为契机,吸引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入驻;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到河南省有条件的地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除此之外,河南作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农村金融改革对“三农”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县域农信联社改制为农商行;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贷款投放;推动涉农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体系。

推进社会信用法制体系建设,明确政府定位。很多研究发现,地区金融生态的好坏与地方政府行为息息相关。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导致了不良金融现象的发生。因此,河南省政府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各级政府的职能,服务于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主体,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政府也应转变行政管理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推进社会诚信文化和法制的建设,遵循规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系;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344)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河南省金融机构金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