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华鲟
2015-09-10张彬
张彬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只剩下100个,你会有什么感觉?地球这么大,你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你又有什么感觉?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野生中华鲟的身上。
中文名 中华鲟 学名 Acipenser sinensis
家族 鲟科,鲟属 寿命 最长可达40龄
重量 性成熟期可达560千克,有“长江鱼王”之称
外貌 头大呈三角形,眼睛很小,眼后有喷水孔;口在头的腹面,成一条横裂,能自由伸缩;全身软骨质,身体呈梭形,头部和身体背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色
食性 肉食性。早期幼鱼以小型生物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稍长大后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洄游和滞留期间基本不摄食,依靠之前在海中摄食积累的脂肪等物质维持生命
特点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被誉为“水中活化石”
从海洋到江河的旅程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鲟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古老珍稀鱼类,平时生活在我国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雄鱼长到9岁左右,雌鱼长到14岁左右,可达到初次性成熟。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洄游进入长江,在长江中上溯洄游一年,于第二年10月左右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场。
1981年之前,中华鲟在长江里要溯游3000多千米,到达金沙江下段,在四川省宜宾市往上的600千米的江段内繁殖。1981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合拢后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中华鲟不能回到历史产卵场,逐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西坝江段形成了新的自然产卵场。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在坝下江段产卵受精,受精卵被江水冲散黏附在江底的石头上,一个星期左右孵出幼苗。鲟鱼幼鱼随江水漂游而下,第二年夏天7月份到达长江口,进入海洋生长发育,待长大性成熟后再回到它的出生地繁殖下一代。产完卵的中华鲟亲鱼和幼鱼一样仍然返回海洋生活,过几年后再回到长江做下次繁殖旅行。
中华鲟的繁殖能力很强,1尾雌中华鲟的怀卵量为30万~130万粒,但产出的卵有90%以上被其他鱼类吃掉,经过洄游生长能够达到性成熟再回来繁殖的个体,只占产卵总数的3/100万左右。
水体环境污染
工矿企业废水
城镇生活污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人为排放未经处理的固体污染、废水废液、废弃物
长江航运
航运船舶压缩了中华鲟的活动空间
燃油机油的泄漏,污染了中华鲟的生存水体和饵料生物
船舶涂料释放的三苯基锡化合物通过食物链放大,在中华鲟鱼体富集到很高浓度,通过生殖传递导致中华鲟胚胎发育中毒,幼鱼畸形
高速运转的螺旋桨可能直接打死打伤中华鲟
長江物種告危,不止是中華鱘
长江流域的严重污染和过度捕捞,让我们在短短的30年内失去了白鱀豚、鲥鱼、白鲟、鯮鱼、拟尖头鲌等物种,现在对中华鲟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如果保护策略没有根本性改变,这个名单将很快会填上中华鲟、江豚、刀鱼等一大串物种的名字,甚至连青鱼、草鱼、鲢、鳙这“四大家鱼”也可能鱼跃龙门—“禁榜题名”,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是什麼讓中華鱘數量銳減
造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梯级水电站开发、长江航运、水体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这简简单单的二十余字,却是已经繁衍1.4亿年中华鲟种族的血泪史。
过度捕捞
长江流域有14万专业渔民依靠捕鱼维持生计
人们对河鲜的口舌之欲刺激了对野生长江鱼类的高强度捕捞
非法渔具渔法,如迷魂阵、绝户网、电鱼、炸鱼、滚钩和毒鱼等,破坏中华鲟幼鱼资源
梯级水电站开发
阻断了中华鲟进入四川宜宾历史产卵场的洄游通道
破坏了原有繁殖场的环境和河床生态,改变了水体径流量和水体温度
自1981年葛洲坝截流之后,逆水而上的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鱼)有的撞得头破血流死于非命(仅1981~1985年就拾获死鱼146尾),有的降河回海放弃产卵,有的选择合适江段作为新的产卵场,但这个繁殖场所已今不如昔,从过去的600千米江段变成只有7千米的江段。
如何加紧保护长江物种
成立全流域管理和执法机构
统筹规划水电、环保、航运等河流功能与相关利益
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调度
推进长江全流域10年全面禁渔,加强对整个长江鱼类的保护
为濒危物种划定严格的保护区域,特别是濒危鱼类的产卵场地
对特别濒危的物种,如中华鲟,必须采用飞行考察、卫星标识、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和方法,对每个个体进行监控和保护,建立个体样本库,将每一尾个体都当作最后一尾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