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到唐朝去过节

2015-09-10森林鹿

奥秘 2015年1期
关键词:扫墓花灯歌舞

森林鹿

上元节:3天狂欢夜

在穿越唐朝开始的第一夜,当您降落到长安城里,就赶紧找地方躲城管吧,因为唐朝实行“夜禁”,日落以后不让普通人在里坊外面的大街上行走。您看看,天上星月高悬,地上黑灯瞎火,条条街道寂静无声,只有负责巡逻的“金吾卫士”一队队吆喝着走过,这种环境下,可真是可惜啊。

不过,这种情形,在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以及前后各一日)当中就完全不一样了。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夜禁”取消,金吾“放夜”,准许人们走出家门和里坊,上街观看花灯赏月、唱歌跳舞、耍杂技、跳大神,在大街上甚至皇宫前自由走动玩耍,一年里只有这3天哦!

唐朝的“花灯”,也只有老老实实用油脂木材点燃火制成的那种古老灯具,不过,各式各样的组合造型同样使它们具有强烈炫目、令人迷醉的感染力。

走到安福门外,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灯轮,高达20丈,上面缠绕着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用黄金白银做装饰,灯轮悬挂花灯5万盏,如同彩云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这还不算完,灯轮下面还有数千名身穿锦绣罗绮华服、满头珠翠、脂粉香气袭人的宫女,以及长安城内普通人家的妇女千余人,都聚集在这里日夜轮流歌舞,三天三夜不停歇。有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再往前走,看见一座“灯楼”,通体都是用丝织品做的,高达150尺,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微风吹来,金玉铮铮作响。灯上又绘龙凤虎豹,呈腾跃状,栩栩如生。那边又有一架“百枝灯树”,高80尺,巨大的树形灯托本身也安放在高冈上,点燃以后,100里范围内都能远远望见它。

这些巨型灯轮、灯楼、灯树下面,都有乐舞百戏,成千上万的宫廷艺人和民间的歌舞从业者及爱好者,在辉煌如昼的灯光下载歌载舞。有爱面子的,倾家荡产也要在这一夜大出风头,一副花冠、一条霞帔就值万,美女通身上下的装饰至少需要30万,其奢侈富丽可想而知。

除了妇女歌舞,附近各地的乐队也来凑热闹比胜负。乐工们坐在牛车上吹拉弹唱招摇过市,都是身穿锦绣华裳,连挽车的牛都披虎皮,或者装饰成犀牛、大象。另有各种杂技百戏艺人,在花灯旁边跑旱船、走绳索、吞钢剑、口吐莲花、摔跤相扑、舞马斗鸡、拔河钻火圈……总之,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娱乐活动一应俱全,谁也不肯落下。所以这几天晚上出来游玩的人,除了看灯以外,更多的是看人。所谓“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上巳节:长安水边多丽人

享受完“大唐狂欢夜”上元节之后,您是不是觉得还没过够吃喝玩乐的瘾呢?没关系,还有的是机会。

如果说以赏灯为主的上元节是“夜间狂欢”,那么一个多月以后,每年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则是“水边狂欢”。这个据说能追溯到《诗经》和《论语》的古老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就是“水”,绝大多数节庆活动都在水边进行。

三月三日,春回大地,气温转暖,河湖涨融,人们来到干净丰沛的水边,自然会觉得身上发痒,想要清爽一把。虽然这时候的水温还是比较凉,跳进去洗澡可能不算太舒服,但春季也是各种疫病的传染高发期,个人卫生不好好搞一搞,染病的概率更大,所以有点儿经验常识的人家都会鼓励家人洗一洗。当然,那时候科学不发达,这些生活经验一代代传下来,往往附会上迷信色彩,大家不说春天洗澡是为了防病,而说是为了“驱邪”,身上的污垢就代表疾病、灾祸、不祥,用洁净的流水加上柳枝、香草、桑叶、荠菜花等,把脏污洗掉,这一年就不会再惹上灾病。

具体到长安城,跟“上元节”情况相似,每年“上巳节”,城内百万人口几乎会全都集中到城南的“曲江池”“芙蓉园”一带春游踏青,倾城而出。当时人写诗说:“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 平时僻处城南郊野的曲江风景区,到了三月三日这一天,比繁华商业区和市区主干道还热闹拥挤。

清明节:欢欢喜喜去上坟

穿越到唐朝的一大好处,就是唐朝人特别豁达乐观、爽朗、爱热闹、抓紧一切机会享受生活。就说这些古老节日,在唐朝以前,很多都是为了纪念、追思、标志农时或驱邪趋吉等,但是到了唐朝人手里,一个接一个地全都变成大家开心娱乐享受美食美景美人的时光。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了。“清明节”,大家知道这是给过世的亲友上坟扫墓的日子,但你知道唐朝人在这一天都干些什么吗?

出城扫墓上坟时,看看身边的家人亲朋,他们的情绪倒是挺高昂,不但准备了酒食、果品、纸钱这些上坟用品,还往布囊里装了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大家动身出门,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穷人就靠两条腿慢慢走,出长安到城郊荒地坟墓集中的地方,一看,已经有好多人来这里上坟了。

哭声也有,主要发自新培的坟冢前,这是逝世不久的死者家人来怀念追思。大部分来扫墓的主要是给坟丘添一添土、浇几盏薄酒,把带来的食物供祭在墓前,纸钱扬撒或焚化,还要去附近的柳树上折几枝嫩绿枝叶插在坟上,或编成柳条圈给小孩子戴。最后是大人孩子依次向尊长坟墓叩头行礼祭拜,把酒食留下(会有看坟人或流浪汉享受),扫墓就算是完成了。

气氛本来应该是悲戚肃穆的,可您刚到坟前,还没开始正经拜祭,就听见旁边传来一阵吹拉弹唱嬉笑声。这是怎么回事?扭头一看,远远近近好几堆人在坟头之间席地而坐,一边奏乐歌舞一边吃喝谈笑,跟出来春游似的。我说你们上坟上成这样,也不怕死去的祖先气得从坟里爬出来敲你们?

心里刚刚这么嘀咕,突然听见那边爆出一大波响亮喝彩。凑过去瞧瞧,还没到近前,半空中忽地飞起一个大活人来,您怕是得吓一跳。适应一下,这是在打秋千呢!

寒食、清明节里打秋千,是唐朝妇女最喜欢的一项运动。提前找地方把高高的秋千架起来,参加活动的美女们一个个红裙绿袄、裙裾飘飘,比赛谁荡得更高,谁的姿态最优美,谁胆子最大。

猜你喜欢

扫墓花灯歌舞
看花灯
我们去扫墓
挂花灯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做花灯
闹花灯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代人扫墓”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