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说羊
2015-09-10余夫
余夫
说到羊,我们熟知的是山羊和绵羊,确切地说是家畜山羊和绵羊。家羊是由野生的羊类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而成的,也就是说,家羊与野羊有着共同的远祖。
无论野羊还是家羊,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上长着形状各异的角,它们的角与牛类、羚羊类相似,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角。长有洞角的羊类、牛类和羚羊类也被称为洞角动物。洞角动物起源于中新世,是由原古鹿类分化出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欧亚大陆是它们早期发展的区域。
山野之歌——野羊
现生的野羊类包括绵羊类、山羊类、岩羊类、蛮羊类、半羊类、羊羚类、羊牛类和高鼻羚羊类等类群。
野生的绵羊类包括产于亚洲的盘羊、东方盘羊和维氏盘羊,产于北美洲的大角羊、白大角羊和产于欧洲的摩弗伦羊6种。其中分布于印度西北部一带的维氏盘羊(又叫赤盘羊)是亚洲家畜绵羊的野生祖先;而唯一生活在欧洲的绵羊类——摩弗伦羊(又叫欧洲盘羊)则是欧洲家畜绵羊的野生祖先。
盘羊是唯一分布于我国的野生绵羊,见于西北和西南地区,又叫大头羊、大角羊、大头弯羊、亚洲巨野羊等,是体形最大的野生羊类。我国古代称其为蟠羊,“盘”与“蟠”两个字读音相同,意思也相近,即弯曲盘旋之意,都是指盘羊雄兽头上的那一对粗壮的弯角。有趣的是,分布于新疆帕米尔高原、天山西部的盘羊帕米尔亚种的名字还与探险家马可·波罗有关。据称,它是马可·波罗在远游东方途经帕米尔高原时所发现,并在游记中对它有所记述而得名“马可·波罗羊”。它的角的长度无以伦比,在弯曲了一圈以后还要弯上大半个圈,长度的最高纪录达到190.5厘米。
山羊分布在山区,而且它们下颌部生有颌须,“山羊胡子”就是因此而得名。野生的山羊包括分布于亚洲的野山羊、北山羊、捻角山羊以及分布于欧洲的西班牙山羊。家畜山羊的野生祖先一般被认为是分布于亚洲中部和西部的野山羊。
分布于我国的野生山羊类仅有一种,即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北山羊。北山羊雄兽和雌兽的头上都有角,雄兽的角更是极为发达,与众不同,长度最高纪录为147.3厘米,像两把巨大的弯刀,倒插长在羊头上,真是威风凛凛。产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各国的捻角山羊的角则别具一格,呈螺旋状向上卷曲。
介于绵羊和山羊之间的则有岩羊、蛮羊和半羊类,在它们身上,既有某些绵羊类的形态特征,又能找出某些山羊类的形态特征。岩羊类仅有2种,即岩羊和倭岩羊。岩羊在我国西部广泛分布,特别是在宁夏贺兰山的分布密度居世界之首。它的外表很像绵羊,不过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兽的下颌又没有胡须。与岩羊相比,我国特产动物倭岩羊无论分布范围还是种群数量都非常有限。它仅分布于四川、西藏、青海和云南交界的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范围十分狭窄。它是1936年被发现,而直到1977年才被确认的一个物种。
蛮羊类仅有1种,又叫髯羊,是非洲仅有的一种野羊,其不同于其他羊类的显著特点是,雄兽喉部、前胸和前肢上有柔软的长鬣毛,一直延伸到膝部。半羊类共有3种,即喜马拉雅塔尔羊、阿拉伯塔尔羊和南印塔尔羊,分布于亚洲西部和南部一带。我国仅有喜马拉雅塔尔羊,于1972年首次发现于西藏南部的波曲河谷等地。
羊羚类、羊牛类和高鼻羚羊类可以说是羊类的“旁系”亲属。羊羚类包括生活于亚洲的鬣羚、日本鬣羚、斑羚、赤斑羚,生活于欧洲的臆羚和生活在北美洲的雪羊,在形态构造上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生活在亚洲的4种羊羚类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日本鬣羚台湾亚种是我国台湾省的特产动物,又叫“台湾长鬃山羊”,也是台湾省唯一的野生羊类。
羊牛类有2种,即羚牛和麝牛,形态介于绵羊和牛类之间,都属于名字叫“牛”的羊类。生活于北极苔原地区的麝牛,在外形上很像牛,角也似牛,但牛的角是从头顶侧面长出,而麝牛和其他羊类一样,是从头顶上长出,它的臼齿也与山羊类似,说明它是牛与羊之间的过渡类型动物。过去,人们认为它的眼下腺内能分泌出一种麝香味的物质,因此称其为“麝香牛”。其实,它没有麝香腺,只是在发情季节,雄兽的生殖器能发出一种芳香的气味。羚牛又叫牛羚或扭角羚,雄性和雌性的头上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顶骨后边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曲如弯弓,角尖向内,因此得名“扭角羚”。我国是羚牛的主要产地,其中秦岭羚牛是羚牛4个亚种中个体最大、毛色最靓丽的一种。
高鼻羚羊类有2种,即高鼻羚羊和藏羚羊。高鼻羚羊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但野外种群已经灭绝。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只有雄兽有角,而且角形特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细长似鞭,乌黑发亮,从头顶几乎垂直向上,仅光滑的角尖稍微有一点向内倾斜,最长的纪录是72.4厘米。因为两只角长得十分匀称,由侧面远远望去,好像只有一只角,所以被称为“独角兽”或“一角兽”。由于藏羚羊的皮张可制作“戒指披肩”,曾受到走私分子无比疯狂的盗猎,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盗猎行为才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田园牧歌——家羊
家羊的驯化以亚洲西南部为最早,早在公元前9000年,伊拉克北部的若瓦舍密和沙立打山洞就出现了家化的绵羊。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驯养绵羊、山羊的地区之一。古代活动在黄河流域的部落如伏羲氏、神农氏等都是驯化羊的氏族,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养羊氏族均以羊或衍生字为族名、姓名,如姜、羌、羊等;我国图腾氏族大都出于养羊氏族。
如今家羊的饲养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世界上羊的品种有800多个,分为山羊和绵羊两大类型,其中山羊的品种有200多个,又分为奶用山羊、肉用山羊、绒用山羊、皮用山羊、毛用山羊和普通山羊6类;绵羊的品种有600多个,分为肉脂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羔皮羊和裘皮羊6类。
我国的绵羊、山羊品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闭锁繁育,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品种。比如被称为“世界超级羊”的小尾寒羊,它是一种肉和裘兼用品种,以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产裘和肉性能好而著称。它们性格温顺,吃草不刨食草根,吃树叶不啃树皮,是少有的具有“生态意识”的羊。又如,产于我国新疆喀什地区的刀郎羊原本是人们培育的一种生长迅速的肉用品种,后来却成了名贵的宠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000只左右。它们的身体是黑的,而尾巴是白的,并且长着高高的鹰钩鼻,耷拉着两只长长的耳朵。与众不同的长相使它们成为许多人追逐的新宠。还有,巴什拜羊具有耐高寒、耐干旱、羊羔成活率高的优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有一个肥大的尾巴,占其体重的10%。以前这种肥尾巴可为人们抵御严寒提供能量,但现在则无人问津。我国科学家利用野生盘羊和巴什拜羊进行杂交,培育出了没有大尾巴的巴什拜羊。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首次用体细胞克隆出一只名叫“多利”的绵羊。克隆羊的诞生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生物工程、遗传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除了克隆羊外,科学家还培育了各种转基因羊,如加拿大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让山羊吐出了“蜘蛛丝”。由于蜘蛛丝的质地较之钢铁还坚韧,而且质量非常轻,它已成为未来替代碳纤维的首选材料,用途越来越广。此前人们一直没有开发出大规模制造蜘蛛丝的技术,仍然需要大量饲养蜘蛛。然而,由于蜘蛛保护势力范围的意识很强,经常互相残杀,因而是一种很难进行养殖的生物。能制造出大量蜘蛛丝的转基因山羊既不像蜘蛛一样悬在房顶上,也不像蜘蛛那样将飞虫视作自己的食物。事实上,它们与其他山羊从表面上看毫无二致,但它们产下的羊奶中却包含有蜘蛛丝的蛋白质,可以提取出蜘蛛丝来。
羊趣新编
俗话说狗急跳墙,而羊急了也会上树。在摩洛哥一处地方,人们对羊上树这一奇观已是见怪不怪了。原来,这个地方炎热干燥且缺乏水源,羊为了生存便学会了上树的本领,其目标便是树上那些美味的树叶和坚果。这种树名叫阿尔甘树,材质异常坚硬,可以存活200年以上。羊上树不仅带给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羊的粪便也是一笔财富。由于羊无法完全消化这种树的果实,所以在它们的粪便中会留下果实中的果核。当地的农民可以收集这些羊排泄或者吐出的果核,然后用其来做烹调油或化妆品原料。据说,这种油的味道很好,并且还有防衰老功能。
比羊上树要常见的情形是羊攀爬高高的峭壁,这不仅易于它们监视敌人的行踪,还可让捕猎者知难而退。羊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原来,它们的蹄子有独到之处——脚掌上有柔软的肉垫,还另有两个灵活的脚趾可用来增加摩擦力,帮助它们稳稳地站在光秃秃的岩石上。此外,羊的腿短而肌肉发达,狭长的身体可以贴近峭壁,这些都能帮助它们克服重力攀上险峻的悬崖峭壁。
羊一般被认为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羊病了会自我治疗。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羊有着很好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英国科学家的另一个研究结果还表明,母羊最喜欢和那些健壮英俊的公羊交配。科学家挑选了各种各样的公羊,将它们的照片贴到羊栅栏上,然后让母羊前来相亲,结果,母羊选中的都是长相最俊的公羊。
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却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英国科学家在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科学家认为,羊和人类一样,在身处群体和独处时的表现会有所不同。羊一般是群居动物,群居时它们比较笨拙。单独行动时,它们的表现就会有所不同。科学家相信,聪明的羊有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一旦被鉴别出来,农场主就可以更好地挑选他们想要的羊的品种。
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2岁的母羊。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显得友善得多。
羊与环保
尽管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羊的聪明才智,但人们还是更喜欢让羊充当“除草机”。美国的波特兰市就聘请了一批羊雇员,它们的工作就是到公园吃草。雇羊吃草最环保,既不会有除草机的噪音,也不用担心因喷洒杀虫剂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早在1917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就曾决定:由于战时人力紧张,可雇用一群羊来修剪白宫草坪。
在干旱少雨易发火灾的时节,美国洛杉矶、圣迭戈等地的居民喜欢雇佣羊充当“动物防火员”。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居民区附近的灌木丛,以免植被过于茂密引发火灾。此外,对于一些难以攀爬的陡峭山坡,这些羊更是“行家里手”。它们对待工作也非常积极,很快便在灌木丛中吃出了一条条“防火通道”,而为它们工作需要所配备的仅是少量饮水和几条负责“监工”的牧羊犬。
人类对羊更奇特的利用是,英国一家公交运营公司试验了一种能减少交通污染的“秘密武器”——羊尿。这家公司在英国南部城市温切斯特的公交车上安装了装满羊尿的“尿箱”,用于向汽车尾部的排气管喷洒尿液,以此来减少尾气中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羊尿是从各个农场收集而来的,并经过提炼加工成纯尿素。尿素中的氨会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二氮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最终达到减少污染的效果。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羊已经被打上了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标签。澳大利亚大约有16%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农业,而66%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牲畜体内所排出的甲烷。羊、牛等偶蹄目动物产生的甲烷中有90%来自于瘤胃,并以打嗝的形式被排出体外。澳大利亚科学家希望能够培育出打嗝次数更少的“绿色”羊,这是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他们在专门设计的围栏内进行实验,测量羊通过打嗝排放的气体数量,并且已经发现,虽然羊吃的越多,打嗝次数越多,但羊的个体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他们正试图确定导致一些羊打嗝次数低于同类的基因链,从而培育出甲烷气体排放量更少的羊。
不过,羊其实也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英国科学家发现,生活在赫塔岛上的野生索伊羊的体形比1985年时缩小了5%。造成体形缩水的原因是生长速度的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气候变化造成的。这表明,至少对于野羊,气候变化对它们的体形大小产生了看得见的作用。
本文配图见封二封三
【责任编辑】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