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农田”的无人机
2015-09-10张配豪
张配豪
近日,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除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国际产能合作等话题,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推动,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政策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支持,农用无人机也逐渐在国内崭露头角。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是一片蓝海”
一直做航拍、测绘型无人机销售的老刘在今年突然把目标投向农用无人机市场,他告诉记者,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这让老刘在大力推广农用无人机上增强了信心。“消费级的无人机包括航模,无人机飞机玩具一类的,工业级的无人机就是植保级、测绘、森林防火一类的比较大的无人机。目前消费级的无人机市场基本上已经快饱和了,而工业级的无人机还是一片蓝海。根据有关公司测算,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就存在着近千亿元的潜在市场。”
实际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业无人机行业拐点已现、爆发在即。随着土地流转趋势加快、三大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农药减量政策的推动,规模化种植将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进程。目前,农业植保环节的低机械化程度已经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无人机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领域的独特优势,势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推广主力,有望爆发式增长。
在老刘看来,农用无人机本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是其市场前景广阔的一大重要因素。他向记者介绍,农业植保无人机体积小、操作灵活,与传统的人工喷施植保方式相比,在效率、节约、均匀等方面更具有突出性。一架植保无人机1分钟可喷洒2亩农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单位农药、肥料的用量将减少lO%~15%,而农药、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则提高到90%,能有效减少药物对作物和土地的不利影响。在费用支出上,每亩仅有5元,同时也将解放了生产力。据老刘介绍,植保无人机操作时由于喷洒系统设在旋翼的下方,利用直升机下旋气流的穿透力,可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这叫作风到药到,药随风走。合作社1万余亩农田用植保无人机全部喷洒一遍,最多只需要三四个忙活一星期,与传统农用机械相比,农用无人机成本是传统机械的一半,作业效率是传统机械的2至4倍、人力的100倍。而且喷洒均匀,节省农药,农药残留低,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也起到了很好的环保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关于无人机的相关知识,记者采访到了近些年一直从事无人机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高骏晓教授。高教授表示在机器人领域,无人机具有很大的推广优势。“无人机之所以会发展如此迅速,就是因为在机器人领域,无人机的技术含量相对最低。是因为机器人分为水中的、陆地上的、空中的三种。这三种相比而言,地面的最复杂,因为陆地上的障碍比较多,而且涉及到人。水中的相对也比较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了水中生物,温度、通讯等方面的困难。相比之下,空中的机器人最为简单,障碍物相对较少,所以无人机的技术相对最简单,推广起来也就比较容易。”
“无人机的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农用无人机推广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受到了地域以及相关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在地广人稀且土地流转政策推行较好的新疆地区,无人机的使用率非常之高。比如极飞科技已进驻新疆尉犁县,携手尉犁县打造中国农业无人机第一县;新疆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公司两年拥有的农用无人机数量从无增长到120架;新疆猎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成立,迄今已销售5台无人机等等。然而在同样是农业重要产区的华北平原地区使用率却并不高,甚至绝大部分地方是零使用率,只有少数土地流转推行得比较快的地区,可以看到无人机的使用,比如河北武强县。
老于是河北沧州人,去年承保了3000余亩土地,是当地有名的农业大户,然而他对农用无人机却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感。“去年,我听说了无人机这种新型农业机器,也了解了它的一些优点,想着可以节省人力又节能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就买了两台,一台是燃油的,一台是用电池的,准备试一试,也对比—下。最后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缺陷——以电池为动力的无人机续航能力差、而燃油为动力的无人机会对农作物形成污染。而且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最关键的是,无人机受天气和地理因素限制太大,比如说它在钢铁厂附近几乎不能作业,再一个就是稍微有点风,无人机也飞不了,像咱沧州这地方的季风气候,经常有风,所以综合考虑目前没有使用无人机的打算了。”
对此,高骏晓教授表示目前无人机在农业推广方面确实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但是当务之急并非是技术层面上的事。“无人机的GPS定位问题是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无人机的控制分为两类,一类是导航系统,一类是遥控系统,遥控的话必须控制在视线之内,高空就不如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就需要GPS定位,就会受到地磁的影响。所以如果靠近钢铁厂等影响地磁因素的话,就会影响GPS定位的问题,所以遥感就会受到影响。另外,风雨天气,对无人机来讲,也是不适合作业的。而且,目前就推广而言无人机市场领域最致命的问题是没有行业标准。”
目前,包括无人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标准和无人机植保方面的标准,以及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和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采访中,多位无人机植保业务的从业人员表示,行业内部也应主动在智能化技术、行业标准和规范、服务水平等方面加以提高,以便更好地对接市场。
“无人机也存在着安全问题”
无人机越来越火,也引起了人们对无人机安全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对无人机的飞行,应加强监管力度。但是,也有不少无人机飞行爱好者担心:一旦加大对民用无人机飞行的监管力度,会不会“一管就死”,再也不能随心所欲,想飞就飞了?
近年来,有关无人机失事的新闻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沙尾村,一架无人机高空坠落,砸坏路边停泊车辆,险些伤人。当事人王先生称,自己停在店铺外的私家车被突然坠落的飞行器砸坏,车上的挡风玻璃和前面的门全部被损坏。
人们对无人机安全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无人机起飞降落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可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害,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二是航拍可能带来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三是可能泄露国家机密。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公众完全开放低空飞行,无人机在大众中的普及,仍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和政策限制。对此,高教授说:“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其他高科技产品一样,无人机作为新兴的行业需要监管,但也不能因政策被扼杀在摇篮里。相信随着无人机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完善,无人机的飞行会让民众越来越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