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里,两个爸爸撕起来了!
2015-09-10阙政
阙政
电影《爸爸去哪兒2大电影》剧照
羊年春节到得特别晚,这一晚,就造就了“史上最长”的贺岁档。被誉为全球第二大票仓的华莱坞非但没有辜负这个“史上最长”,还一举创下了三个“史上最强”——大年初一,7部新片争相公映,单日票房超3.5亿,史上最强。年初一到年初六,春节档总票房超17亿,史上最强。整个2月,中国电影总票房超40亿,不但史上最强,还全球最强。
《狼图腾》、《天将雄师》、《钟馗伏魔》、《澳门风云2》、《冲上云霄》、《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奔跑吧兄弟》、《冲上云霄》……都是这40亿里的一分子,票房也都过亿。相比往年,今年的最强贺岁档从影片类型来说堪称多元,但在法国导演、美国影帝、中国功夫明星堆里,两个爸爸分外抢镜!
谁是私生子?
不知情的观众,可能还以为芒果台从去年的大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尝到了7亿甜头,今年居然一下推出俩续集,还都赶着大年初一上映。
但仔细看看《爸爸的假期》电影海报上是这么写的:“正宗大电影 最强合家欢”——似乎力图要和去年5天整出来的《爸爸去哪儿1》综艺电影划清界限。再看前期发布会上,《爸爸的假期》发行方兼出品方之一的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作了这么一段开场白:“一部奇葩影片在去年大年初一取得了奇葩票房,现在我们花了60多天拍了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诚意之作,春节档的一张王牌。”
而反观另一部《爸爸去哪儿2》,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为了努力区别这俩爸爸,以下我们将其简称为《爸爸2》和《假期》。
电影《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剧照。
《假期》由王岳伦执导,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的郭涛、林志颖、张亮、王岳伦四对父子(女)主演,田亮参与客串,还加入了韩国版综艺的成东日父子。讲的是爸爸们在教练田亮的提议下开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想到帝王之旅变韩式囧途,被迫卷入一场跨国钻石被盗案,从而展开了一场说逃就逃的绝命逃亡之旅——《假期》的定位很清晰:我现在是有剧情的电影了,才不跟你们综艺电影玩,哼。
而《爸爸2》,还是由综艺节目第二季的原班人马出演,陆毅、黄磊、曹格、杨威父子(女),故事核心还是“完成任务”,在斐济岛上度过难忘的两天一夜——定位:我就是传说中骗钱的综艺大电影,你打我呀。
俩爸爸的主子也各不相同:《爸爸2》的导演还是谢涤葵(也是综艺《爸爸去哪儿》的导演),出品公司还是天娱(对,就是那个不管你是多么快乐的男生和多么超级的女生都要跟它签约的湖南天娱)。而《假期》的导演是《爸爸1》的主演王岳伦,出品人是博纳于冬(对,就是他老婆金巧巧刚刚客串了另一部贺岁片《澳门风云2》的博纳于冬)。两部电影还都选择了韩国做外景地。
看起来很绕对不对?初步判定:《爸爸1》和《爸爸2》是亲兄弟,至于《爸爸2》和《假期》……肯定有一个是私生子!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那个剽窃创意智慧结晶的庶出跟风鬼?
“有诚意”输给了“大电影”
对此,Angela(是Angela Wang,不是隔壁《跑男》的Angela baby)的爸爸好像有话要说。
在接受南都采访时,王岳伦并不认为《假期》是搭《爸爸》的顺风车。据他透露,早在2012年11月底,李湘在一次送父女俩去机场的途中,就提出过将《爸爸去哪儿》做成大电影的想法:“我老婆觉得节目只有12期,但是当时已经非常火爆了,很多观众包括身边一些朋友也都在说根本看不够,所以李湘就提出了做第13期电影院版的概念。我觉得湘湘的这个创意非常好。所以我们去最后一期,就是雪乡那期的时候,我就和几位爸爸进行了沟通,大家非常认可这个想法。”
然后被天娱“接盘”:“李湘有了创意之后,我也跟爸爸们沟通档期片酬啊,然后就真的已经在筹备电影了。筹备过程中一个偶然的聚会上,李湘和天娱的龙丹妮讲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邀请了天娱加入这个项目。”
再然后就没湘湘什么事了。
王岳伦的态度很明确:拍成大电影、合家欢主题、大年初一上映,都是我老婆的主意,你倒说我跟风?天娱对此也并不否认,只恃有《爸爸1》在先,《爸爸2》顺理成章地如约而至。
对王岳伦来说,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当然气不过。所以这次《假期》一上马,也是铆足了劲要奔10亿票房而去,早就放言:“我们一定能超过他们,因为我们是一部电影,他们是个综艺节目。”当年“综艺电影”《爸爸1》的票房高达7亿,王导和老板于冬的目标,显然必须大于7亿。
和《爸爸2》堪称“静悄悄”的上映不同,《假期》这次的宣传可谓做得铺天盖地——开机来个发布会,杀青再来个发布会,北京首映发布会,全国公映发布会……砸钱毫不手软,唯恐观众不知真假爸爸。王导还对着镜头向女儿喊话:这么诚意十足如果还票房不佳那简直是对不起女儿!
而另一边,《爸爸2》就低调多了,只靠电影海报上的几句“全国影院欢乐升级,初一见么么哒”撑场面。
但是,重点来了。春节过完之后,两个爸爸的PK到底结果如何呢?结果很可能是——岳伦,你老婆要找你谈谈……
先来看看大年初一的电影排片情况:《爸爸2》14.29%,《假期》7.94%。结果当日《爸爸2》票房3800万,《假期》2100万。都相距差不多一倍。
大年初二,《爸爸2》累计7781万,比年初一稳中有升,而《假期》却跌到了新片倒数第一。
大年初三,《爸爸2》正式破亿,而《假期》的票房,却还在5000万下游奋力挣扎。
到了春节尾声的元宵节,《爸爸2》累计2.2亿,《假期》累计1.1亿——成败从第一天已经决定了。
爸爸们的较量告一段落,但电影与综艺电影的较量却还在厮杀的路上。
大电影的原罪
“小钢炮”炮轰“大电影”。
今年2月,圈内著名的“小钢炮”冯小刚,在参加一档《我看你有戏》的综艺节目时,前一秒还在提醒选手不要只认颜值高,“不努力也能红”。下一秒就开始炮轰综艺节目翻拍大电影——“六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很高的票房”,“这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几天后,《人民日报》加入战局,肯定了综艺电影存在的合理性——“综艺节目长达半年的热身,明星话题效应的发酵,积累了大量人气,有着天然的观众基础。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自有其道理。”
综艺电影,在冯小刚看来是“一锅粥里的老鼠屎”,在《人民日报》眼里却是“中国电影市场一条搅局的鲶鱼”。
小钢炮当然也不示弱,转头继续炮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尊重人民币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一下显然激怒了《人民日报》,后者不惜再发一文,详细列数“冯小刚式伪命题”的“混淆视听”,甚至语出不逊:“商业片导演瞧不上综艺电影,有乌鸦说猪黑的嫌疑。”
此后,冯导在自己的朋友圈又轰过几轮。本以为就此消停,没想到争局继续在两会上演了第三幕:连续第八年以政协委员身份参与两会的冯小刚,在央视《两会午评》节目直播中再次主动表达了自己对“综艺电影”的“否定态度”:“我们不能六天拍一部电影,这不是一个有诚意的做法。作为创作者,如果能够摸着心口说诚实的话,我特别想问问他,你真的是有诚意的吗?”并继续把矛头指向《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挺他们,说我们这些导演应该检讨,为什么自己的电影不能够(做好),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误区。中国电影市场……这么好的形势是怎么出来的?其实是我们这些站在综艺电影对面的导演打下来的……反而到今天,我们维护这个好局面,我们被形容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当代电影史的一个罔顾。”
我相信,冯小刚针对的不只是“综艺电影”,而是一切“大电影”——不但包括综艺节目草草改编成的电影,还包括热播电视剧改头换面上马的电视电影,比如今年贺岁档的《冲上云霄》。这些大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原罪”——它们看起来没花多少力气就赚回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本。就像仗着颜值高,不努力也能红的演员。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不过,“大电影”只是“劣币团”大分母里的一个小分子。冯小刚所担忧的“没有制片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在“大电影”杀到之前已经发生了,他自己就曾亲身经历——筹备多年的严肃题材《一九四二》,无论在筹措资金、拍摄进度还是票房吸金程度上,都比不过他随随便便拍摄的小品式电影《私人订制》,或是此前的《非诚勿扰》系列。
早在“大电影”萌芽之前,贪快图利的一拨电影人已经用“魔幻手游电影”、“青春电影”、“粉丝电影”、“续集电影”完成了电影的“去电影化”。就像发现“跑男”之前,华谊也一度被指“啃冯”。就像今年的贺岁档,除了跑男、爸爸等综艺大电影、《冲上云霄》等电视大电影之外,常规影片里也有《澳门风云2》这样的大烂片——什么红王晶就来什么,《星你》红,他调侃都敏俊;《泰囧》红,他班师泰国;《变形金刚》红,他造个变形金刚……7亿多的票房里恐怕有一大半是出品方倒贴的(通过网络购票电商补贴等方式,假如你花9.9元看了本片,片方就要掏20至100元来弥补差价),简直是花钱买炮仗,自己听声响。接下来要上马的一大波烂片里,还有一部叫《全能囧爸》——自打《泰囧》创下纪录之后,各种“囧电影”也是很醉的。
而两个爸爸的战争最终以《爸爸2》的胜利告终,似乎也证明了,一部耗時数月的烂片,不见得就比一部现象级的综艺电影招人喜欢——毕竟在看综艺电影之前,观众已经做好了“去电影院看一集电视节目”的心理准备,反之却不然。
一位《假期》的观众说:“王导啊,能不能从Angela买衣服钱里省下一点换个好点的剧本?”——这样的吐槽,一定是基于“即使综艺节目也讲究剧本”的常识。回头再看“大电影”们的“原罪”,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躺着就把钱挣了,而是前期在电视上做苦工打下了一大片江山,电影反倒成了靠在电视上吃喝的“啃老族”——而且,第一年能啃出7亿,第二年就只能啃出2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