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互联网“负能量”不良影响的几点思考
2015-09-10韩玄
韩玄
【摘要】“负能量”与“正能量”相对,都是日益火爆的网络语言,用来指代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等心态,引起焦虑、紧张、愤怒、悲观、沮丧等负面情绪的动力和情感。本文从网络负能量的体现、网络负能量产生和放大的原因以及应对网络负能量的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看待网络负能量。
【关键词】互联网负能量影响
目前,网络事件越来越受公众关注,网上充斥的“负能量”形成不容低估的影响力。互联网的全面快速发展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随着移动通信日益普及、社会重大事件日益由网络媒体传播,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更加无处不在。如果网络“负能量”过多,难免会动摇广大网民的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影响网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增加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一、网络“负能量”的体现
经常在互联网冲浪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打开网页、或登入微博,立刻就会在不经意间陷入连篇累牍的负面信息包围之中,与阳光美好的正常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让人产生重重心理压力。这些“负能量”的常见体现有以下几种:
1、负面新闻连篇累牍
公交砍人、男孩被挖眼、校园教师性侵幼女、贪腐内幕、潜规则揭秘,震撼人心的丑闻、恶性事件似乎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受到一些人的热议和夸张扩散,社会丑恶和黑暗被无限放大。丑恶被放大了,美好就会受到怀疑,甚至使人们心生恐慌,否定社会的公正自由和建设成果,弱化对党的信赖。
2、挑战道德文明底线的事屡见不鲜
暴力、色情信息屡禁不绝,甚至成为一些人吸引点击、增加关注和流量的手段。曝隐私、秀下限、搏出位大行其道,如微博“晒富”女孩郭美美,将中国红十字会的名誉毁于一旦。微博、论坛上一些网民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互相谩骂,甚至不惜造谣诽谤损害他人名誉,将文明和尊重置之度外。戾气滋生蔓延,正气就会消解弱化,甚至影响人的性情和行为,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无理质疑党和政府的声音
凡是政府辟谣的就一定是事实,凡是支持党的号召的就一定是走狗,凡是官方发布的就一定有黑幕,凡是社会矛盾就一定是体制问题,用逆反和怀疑代替是非判断,不加思判的站在党和政府声音的对立面。这些言论和情绪甚至煽动感染了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给日益严峻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推波助澜。
4、民族和文化自卑
习惯性的不相信有好人,怀疑他人善心,拿“小悦悦事件”来说,18个路人都没人去管,一个拾垃圾的阿姨把她救了,却招来了一些网友“神马”要出名,“神马”被奖励多少钱等秽语。多种不文明行为被贴上“中国式”的标签,认为人是发达国家的文明,文化是国外的好,体制是西方的“圆”。不自信,便无所谓坚强,民族和文化自信被弱化,便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二、网络“负能量”产生和放大的原因
我们应当警惕网络“负能量”的影响,深入思考分析其产生根源和传播放大的原因,以做到理性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制定对策。
1、社会发展现状的客观影响
我国社会正处于问题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给负面信息产生提供了客观环境。党和政府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努力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社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把社会看得漆黑一片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2、人们认识水平存在差距
我国公民素质落后于社会物质进步的步伐也是客观事实,“公知”阶层难以负担引导民众舆论健康向上的重任。网民中低收入人群占较大比例,感到生活压力大、不如意的情况较多,容易对生活和社会心存不满,产生“戴着有色眼镜”观察社会、解读现实的状况,常常被网络的负面信息吸引,发表偏激言论表达不满、宣泄情绪。
3、利益驱动下有人推波助澜
有一些个人或团体,为了金钱利益,不惜大量登载、炒作负面信息吸引公众眼球,甚至造谣歪曲事实迎合公众好奇心理,如“秦火火”就是一个例子。还有人别有用心,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对正面美好的事件视而不见,蓄意寻找负面新闻扩散鼓动,每逢问题就拿体制说事,一有矛盾就把矛头指向党和政府,攻击现行制度,撕裂社会共识,企图让“颜色革命”在中国上演。
三、应对互联网负能量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在这场“正能量”与“负能量”的斗争中,网民是主体,网络和社会是影响网民的两大环境,要防止网络“负能量”浸染社会、影响网民正常生活,就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要在铸牢网民思想防线上下功夫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网民头脑,提高网民的辨别抵御能力。与时俱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聆听党的最新指示,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在互联网上多上传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用优秀主流文化感召网民,用光明消弭黑暗,用主流横扫“歧流”。要提高网民的品德文化修养,塑造网民知足、感恩、达观的阳光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宽容、豁达的心胸,远离沮丧、远离消极;培养网民崇高的文化品位,健康的欣赏追求,远离低俗、远离丑恶。
2、要在分析舆情科学应对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强调研分析。目前,要在像新浪、搜狐这样的大网站建立互联网舆论监控室,安排专人负责监控网络舆情。建议各网站合理制定监控方案,不只要监控社会敏感问题,还要将研判“网络情绪”纳入监控计划,关注引起较重网络负面情绪的“负能量”“释放源”,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为网民开展教育、保持思想稳定提供参考和建议。二是在网络上开办专家讲堂,在发生网上影响重大的事件后、以及网络负面言论较密集、消极情绪较重、波及较广时开展专家授课的方式,为网民开解思想疑惑,认清“负能量”的真面目,排解网络“负能量”带来的心理压力。
3、要在营造充满网络“正能量”的环境氛围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防止负面信息漫延到网络。虽然网络的管理运行模式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在预防突发事件和引导舆论上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创中发展,这就需要互联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自觉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军网环境。建议在后续发展中进一步规范完善互动网站开设审批和信息发布审核监控机制,对互联网的信息谨慎转载,保持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向上。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绿色交往,畅通民主渠道,加强改进作风,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网络发言人要争做“正能量”的“释放源”,学习训练处处做先锋,立言立行表里如一,秉持“正人先正己、严人先严己”理念,风清了,气正了,“负能量”自然无处滋生。□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71669部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