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支女子排球队
2015-09-10李宁
李宁
今年9月,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二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队第四次夺冠,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体育馆。热爱排球的人都知道,中国女排早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上就首夺冠军,开启了女子排球的中国时代。但是,92年前,也是在日本,中国就派出女子排球队参加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取得第二名。这是中国首支女子排球队。
清末,受西学东渐、教会女学等影响,中国知识女性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在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知识女性踊跃参加之下,中国女子体育活动蓬勃发展。那时的女子学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运动项目也逐渐繁多。1907年,清政府因此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女子学堂的体操课每周4学时,高等小学堂每周3学时。体育课在女子学校里走上了正轨。到了民国时期,女子体育进一步发展,体育课成为在校女生的必修课程。不但如此,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女生也是要参加的,当时的运动场上,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均可看到女运动员的身影。
1913年,由菲律宾、中国、日本发起远东运动会,这是亚洲最早的地区性综合运动会,比赛在上述三国轮流举办,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钢球、棒球、拳击以及自行车等。从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开始,便设有排球比赛,但只有男子选手参加,其他比赛也都是清一色的男子项目。
到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外交部次长、中国体育代表团主事王正廷提出下届远东运动会增设女子项目,借此提高妇女地位,发展女子体育运动。在中国的提议下,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组成的远东运动会竞技委员会决定:在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上,增设女子排球和女子网球,作为非正式比赛项目。
排球传入中国大概在1905年前后,是由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以及留学生引进,最早兴起在广东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等一些学校,不久就传到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
中国的女子排球出现较晚,人数也较少,集中在广东、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地少数学校里,当时还没有专门从事排球的女运动员。对于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即将开始的女排比赛,尽管只是表演赛,但也引起了北洋政府的重视,把它看作树立自己威望的大好时机,执意要组队参加。当时的国务总理张绍增亲自过问了此事。本来只打算让基础好一些的广州南华女排代表中国出赛,但后来考虑可借此机会在全国提倡女子体育,因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北洋政府部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女子学校、体校必须保送人选,到上海参加选拔。选拔那天,看台上坐满了高级官员,专业的排球人士倒不多。30多位选手分成几组对抗,大家技术都很差,主要标准就是身体和潜力。
到4月初,最终确定16位选手入围,她们是:上海的苏祖祺、张畹清、贺生曦、陈彦融、高爱鸿,苏州的陈翠英、苏同文,南京的岳继先,广东的熊可欣、李首民、王星瑷、李晴雪,天津的郝雨春、高玉珍,北京的陈彩英、黄振球。就这样,中国最早的女子排球队诞生了,留给这些姑娘的集训时间只有一个月。
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于1923年5月21日开幕。此前,中国派出包括女子排球队在内113人的体育代表团,先期到达日本。代表团所乘坐的海轮一靠岸,就受到中国驻日使馆人员和留日学生的热烈欢迎。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宴请开始。赛前,女排姑娘们本应训练,可等待她们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不停地赴宴,几天下来,每个人都感到很疲惫。
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女子排球队只有3支: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当时排球比赛实行的是12人制,每排3人,站成4排。在此之前,比赛都是16人制。据说起因是中国男排参加第一次远东运动会时,没有凑足16名队员,比赛规则才临时从16人改为12人。
早在两年前远东运动会竞技委员会决定增设女子排球项目时,日本就成立了女子排球队,一直潜心练习。5月23日中国女排首战日本女排,面对已经精心训练了两年的日本女排,中国女排显然不是对手。由于是表演赛,大家精神倒是很放松,开场球还没发出来,队员就在场上说说笑笑。裁判不得不暂停比赛,告诫运动员停止说笑。第一个球终于由日本队发出来了,中国队却不知道如何应对,你碰我,我碰你,几乎撞到一起,接下来的几个球都是如此。随后不久,中国队稳住了阵脚,可是没有什么技术,只能简单地把球托过网去。整场比赛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中国队首战失利。与日本队的比赛算是给中国女排姑娘们上了一课,接下来她们战胜了菲律宾队,最终获得了表演赛第二名。
远东运动会后不久,张畹清到一所中学教书,但不是体育,而是音乐。上世纪80年代初,她被安排在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工作。
来自苏州的苏同文年轻时是一个爱国热血青年,曾多次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她身体素质好,酷爱体育运动。进入中学后,即参加体育训练,很快成了学校篮球、排球、网球等项运动主力,1923年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排球队启程东渡那天,码头上挤满了欢送的人群,挥舞着小旗,高呼口号,热烈预祝排球队参赛胜利。出征前,排球队员曾学唱一首歌,其中有句歌词“中华夺得锦标,高唱凯歌”,原来是准备在拿到第一名时唱的。无奈面对旧中国体育落后的情况,队员们只好把胜利的歌词和苦涩的泪水一起吞进肚里。
参加运东运动会归来后,苏同文一直没有放弃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从中学到大学都是球队的主力队员。在北平读书时,以她为队长的女子文理学院排球队所向无敌,成为京城许多女校球队听而发怵的劲旅。
来自北京的黄振球从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归来后,报考了燕京大学社会系,毕业即被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录用。1920年,她被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往协和医院,创建中国医疗系统中首个社会服务部。在欧美的大医院里,普遍设有社会服务部。协和社会服务部的社工必须是社会系本科毕业生,受过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管理学系统训练。社工是医生和病人联系的纽带,是病人善后的支柱。在协和工作期间,黄振球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从帮助贫困病人申请医疗减免费,到家访说服家属正确对待患有梅毒、麻风的亲人,再到帮助孤儿、私生子、弃婴寻找合适的养父母等。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当年美国人领养的孩子通过有关部门找到黄振球,想回国寻根。
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国比赛的女排国手回来后基本都改行了。到1925年第七届远东运动会时,她们的身影没再出现在排球场上。从1923年16位姑娘组成中国第一支女子排球队到如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中国女排取得辉煌战绩的今天,人们抚今追昔,会永远记住当年成为第一代国手的姑娘们。